[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出自 ( )(A)说苑.指武(B) 礼记.中庸(C) 论语.雍也(D)苟子.不苟2 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 ( )(A)民族政策(B)宗教政策(C)文化政策(D)文艺政策3 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4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帕米尔高原(D)蒙
2、古高原5 “书楚语,作楚声 ”一语说的是 ( )(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6 史记中曾记载,尧舜时代的一件事“乃命羲和敬顺昊天” ,目的在于 ( )(A)“天人合一 ”(B) “无为而治”(C) “敬授民时”(D)“内圣外王 ”7 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迭立并混战的局面,旧史通称这些政权为 ( )(A)五代十国(B)春秋五霸(C)五胡十六国(D)三国鼎立8 作为世界文化交流,基督教在中国的流传,开始于 ( )(A)两汉之交(B)隋唐时期(C)宋代(D)元代9 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手工业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 ( )(A)工商贸易(B)农
3、商贸易(C)市商贸易(D)对外贸易10 在广州专设“ 十三行” ,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1 按照传统分类,我国分为_大菜系。 ( )(A)六(B)七(C)八(D)九12 中医上的腑脏学说的思想来源是 ( )(A)生理解剖学说(B)经脉学说(C)针灸学说(D)阴阳五行学说13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 ( )(A)井田制(B)均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14 中国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是 ( )(A)国家机关的集权化(B)家族制度的政治化(C)法律条文的规范化(D)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化15 礼起源于 ( )(A)习俗(B)祭祀(C
4、)宗教(D)法律16 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的时期是 (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17 提出“天人之分 ”观点的人是 ( )(A)战国荀子(B)唐代刘禹锡(C)唐代柳宗元(D)宋代张载18 流传于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经典系属于 ( )(A)大乘佛教(B)小乘佛教(C)原始佛教(D)密教19 董仲舒说:“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 ( )(A)止于至善(B)学思结合(C)教学相长(D)德育和智育并重20 中国戏曲虽然剧种纷繁,但在总体上却有
5、着共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其 ( )(A)唱念做打舞相结合(B)表演方式的程式化(C)人物扮相的脸谱化(D)人物语言的生活化21 汉语中的“ 胡同” 来源于 ( )(A)维吾尔语(B)藏语(C)布努语(D)蒙古语22 颜真卿元结墓碑把“张维瑾” 写作“张瑾”,是为了避父讳 “维贞”。这种避讳属于 ( )(A)缺笔避讳(B)拆字避讳(C)删字避讳(D)改字避讳23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 )(A)佛教的传入(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D)犹太教的传入24 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 ( )(A)陈寅恪(B
6、)钱穆(C)陈独秀(D)胡适25 “中体西用 ”论的雏形最早出现于 ( )(A)冯桂芬校邠庐抗议(B)沈寿康匡时策(C)张之洞劝学篇(D)孙家鼐奏折二、多项选择题26 下面的概念,哪些分别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相适应? (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思潮(D)文化政策(E)文化现象27 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有 ( )(A)农业(B)制陶(C)火的使用(D)石器的磨制与钻孔(E)甲骨文28 我国传统的农政思想的核心是 ( )(A)“政绩”观(B) “富民” 观(C) “勤农” 观(D)“足食”观(E)“勤政” 观29 科举制的特点有 ( )(A)士人自由报名应试(B)由官员举荐(C
7、)考试定期举行(D)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E)不必由官员举荐30 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有 ( )(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学思结合(D)自由讨论(E)学相长三、名词解释31 通漕四渠32 “政绩”观33 郡县制34 仁爱孝悌35 全盘西化论四、简答题36 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有哪些?37 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38 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39 董仲舒的“ 三纲五常” ,指的是什么 ?40 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怎样发展的?五、论述题41 试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42 谈谈元代杂剧的艺术成就。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
8、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就叫文化政策。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经常与唐朝发生战争,但和平的交流更多。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西北方向的帕米尔高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世界的分割点。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书楚语,作
9、楚声”一语说的是的屈原文学,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史记中记载了尧舜时代所说的一件事:“乃命羲和敬顺昊天”。即派人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 366 日,并“以闰月正四时”,目的是“敬授民时”。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西晋灭亡后,北方以“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纷纷侵入中原,建立政权并且互相征伐、先后替代,局面混乱,旧史统称这些政权为“五胡十六国”。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元朝时,基督教世界为对付穆斯林,与蒙古统治者结盟,并派人从海路进入中国,在中国进行传教。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手工
10、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商贸易,是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晚清时期,清政府在广州专设“十三行”,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广大地区和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技艺,全国按传统分为八大菜系。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脏腑学说”的思想来源是阴阳五行学说。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历史上的礼起源于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中国文化 概论 模拟 1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