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之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 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这一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3 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 ( )(A)物质的承担者(B)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C)物体的位置移动(D)事物的显著变动4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变化速度的快慢(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2、D)事物是否发生了某些性质上的变化5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有用性(B)相对性(C)客观性(D)阶级性6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源” 和“ 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7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8 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3、和上层建筑的矛盾9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 ( )(A)领袖人物决定的(B)理性的发展决定的(C)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10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11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 )(A)萌芽、酝酿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D)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12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 ( )(A)“科教兴国 ”(B) “三个代表”(C) “依法治国”(D)“以德治国 ”1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
4、明的特征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D)建立经济特区14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C)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5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化生产(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1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基本方针(B)基本政策(C)基本方略(D)指导思想17 存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 教育是 ( )(A)讲学习、讲党性、讲纪律(B)讲学习
5、、讲政治、讲正气(C)讲学习、讲纪律、讲团结(D)讲政治、讲纪律、讲党性18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 )(A)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B)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1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 )(A)工人阶级(B)农民(C)知识分子(D)人民军队20 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要放在首位的工作是 ( )(A)制度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思想建设2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体系(B)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
6、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2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表达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23 清代赵翼有诗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该诗启发我们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
7、中所处阶段(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24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辩证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的规律25 理性认识的突出的特点是 ( )(A)直接性(B)抽象性(C)生动性(D)丰富性26 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B)普遍性(C)辩证性(D)主体能动性27 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是 ( )(A)道德(B)政治法律思想(C)艺术(D)宗教28 “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 这个观点说明
8、 ( )(A)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可以决定生产力(B)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超越生产力的需要(C)它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29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动力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3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 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时俱进的哲学依据是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C)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31 党的十六
9、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条规定中,将原来“ 其他革命分子 ”改为“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已经改变(B)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已不存在(C)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D)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全民的党32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当速度、比例、效益有冲突时,放在第一位的是 ( )(A)速度(B)比例(C)质量(D)效益33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10、,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 ( )(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B)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4 文化建设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是 ( )(A)先进文化的指路(B)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性质规定(C)中国先进文化的形态(D)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的特征3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我国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 )(A)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B) 告台湾同胞书(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
11、政府工作报告(D)1995 年 1 月 30 日,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二、多项选择题36 具体分析事物的可能性时,需区分 ( )(A)可能与不可能(B)现实的可能与抽象的可能(C)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D)不同程度的可能37 以天赋观念作为真理标准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唯理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38 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B)全部社会关系(C)经济关系(D)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39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12、发展起主导作用(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40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 ( )(A)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B)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C)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D)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三、论述题4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四、材料
13、分析题4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社会形态说,就是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形态较之前一个社会形态总是发展了、前进了。材料 2 中国战国时期邹衍认为历史朝代的更替和变迁是按照土德、金德、火德、水德、木德的顺序循环进行的,叫做“五德始终” 。 18 世纪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维柯认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一样,经历着童年、青年和成年三个阶段,成年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顶峰,此后,社会就像老人一样开始衰败、崩溃,然后重新返回
14、到最初时代,开始新的循环。材料 3 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的发展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缺乏独立自由、个性极不发展的时期。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充分的发展” ,个人直接依附于社会共同体,缺乏独立性。人们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发生联系,人的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人与人的狭隘关系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征服力的弱小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交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是以对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具有较多的独立性、较丰富的关系和较多样才能的形态。资本主义形成了以商品交换形式表现出来的普遍的社会联系,瓦解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宗法关系使人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河北省 政治 模拟 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