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A)寡人之于国也(B) 郑伯克段于鄢(C) 季氏将伐颛臾(D)秋水2 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属于作者重点记述的战役是(A)上郡遭遇战(B)雁门出击战(C)萧关之战(D)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3 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 的 “城”是指(A)汴州(B)睢阳(C)洛阳(D)长安4 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A)陶渊明(B)王维(C)孟浩然(D)李白5 山居秋暝是一首(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6 我国诗歌史上被誉为“ 诗史 ”的是
2、_的诗歌?(A)李白(B)屈原(C)白居易(D)杜甫7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8 下列哪位作家的诗歌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A)苏轼(B)柳永(C)辛弃疾(D)曹操9 季氏将伐颛臾中“ 且在邦域之中矣 ”的“邦域”指(A)颛臾(B)鲁国(C)齐国(D)宋国10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A)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交往(B)金钏儿被逼跳井自杀(C)宝玉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D)薛蟠在贾政前的调唆11 礼记是一部(A)法家著作(B)道家著作(C)墨家著作(D)儒家著作12 答司马涑议书一文的语言特点是(A)柔中寓刚(B)刚劲有力(C)
3、层层设喻(D)细腻感人13 冯谖客盂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的政治才能的情节是(A)弹铗而歌(B)焚券市义(C)营造三窟(D)乘车过友14 楚辞九歌 国殇的语言特点是(A)语言整齐,节奏舒缓(B)语言整齐,节奏短促(C)语言短促,节奏整齐(D)语言舒缓,节奏短促15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A)悲剧 喜剧 悲喜剧(B)悲剧 喜剧 正剧(C)歌剧 舞剧 话剧(D)歌剧 舞剧 歌舞剧16 门槛一文是(A)抒情诗(B)散文诗(C)寓言诗(D)哲理诗17 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被誉为(A)冰心体(B)新文艺腔(C)白话文西化(D)工艺美文18 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 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方法是(A)比
4、喻 借代(B)拟人 比喻(C)设问 拟人(D)借代 设问19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A)以此诟远。诟:肮脏(B)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近(C)然尚恨有阙者。阙:宫殿(D)其讲之精矣。讲:讲话20 荣获“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是(A)巴金(B)老舍(C)茅盾(D)曹禺二、古文阅读题20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扭英雄泪?21 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是什么?22 词的下
5、片所引用的三个历史典故的原来含义是什么?23 作者借用这三个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23 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4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 一句译成现代汉语。矜:但以:薄:区区:25 此段内容可划分为几个层次?26 作者采取了什么办法来说服武帝?26 阅读论衡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昔周人有仕数不遇 ,年老白首涕泣于途者。人或谓之: “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 “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遏。”周人,即周朝的人。 仕数不遇:几次想做官都没机遇2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人或谓之是以泣也武节始就 是以未尝一遇28 翻译下列语句。(1)年老
7、白首涕泣于途者(2)是以未尝一遇29 周人始终没有做官的机遇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
8、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30 这段文字在修辞上有何特点?31 简析这一特点有何作用?32 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32 阅读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她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33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4 在作品中,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35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5 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
9、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 ,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植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 陆云:寸丝不挂!” 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 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36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7 上述引文对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起到了什么作用?38 此段文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语文 模拟 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