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2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2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124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A)任何世界观都是哲学(B)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哲学就是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D)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4 事物发展
2、的基本方向是由( )(A)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B)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C)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5 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 )(A)一切事物前后相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D)前后相继现象之问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过程(C)原因和结果(D)内因和外因7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沦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3、( )(A)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9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0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体力劳动青(B)进步的知识分子(C)各个时代的进步的革命的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11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 )(A)生产关系一
4、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B)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12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13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A)旧民主主义(B)民主主义(C)新民主主义(D)社会主义14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B)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 1956 年 12 月给黄炎培的信(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5 毛泽东在哪次会议
5、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D)新政治协商会议16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 )(A)官兵一致(B)批评和自我批评(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17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B)共产党的领导(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国民革命的影响18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B)积极防御(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D)战略进攻19 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
6、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 )(A)保卫抗战胜利果实(B)准备自卫战争(C)军队和政权问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20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B)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统一21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 )(A)“一国两制 ” (B)建设创新型国家(C) “两个坚持” 和“ 三个转变” (D)对外开放22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7、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23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 )(A)团结批评团结(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C)调整、巩固、提高(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2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实现共同富裕(D)发展生产力25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
8、A)十年“文化大革命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26 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 (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27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是在(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2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可划分为( )(A)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B)公有制经济与外资经济(C)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D)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29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9、必须始终( )(A)以经济效益为中心(B)以发展速度为中心(C)以平衡比例为中心(D)以经济增长为中心30 我匿社会主义发腱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人民利益31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依法治国(B)权力制衡(C)人民当家作主(D)多党合作32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A)把“发展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把 “培育”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把 “建设”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D)把“实效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B)营
10、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D)发展文学艺术34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最重要一环是( )(A)在全党认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B)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C)完善民主集中制(D)改善党的领导35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B)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C)经济全球化发展(D)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二、简答题36 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坚持实践标准的意义。3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意识具有主观特性
11、。40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四、论述题41 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1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世界观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属于世界观,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世界观,而是以理论形式系统反映世界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而不是绝对真理
12、体系的建立,也不是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更不是人类哲学思想的顶峰,故“D”正确;“A”、“B”、“C”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无关,排除“B”、“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互相利用、互相促进中共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相互贯
13、通规定着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发展转化的基本趋势。可见,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故选“C” ,排除“A” 。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果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首先,原因和结果具有时问的顺序性或前后相继性;其次,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联系。所以,因果联系揭示了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达到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达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从而开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所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 的方向和道路
14、,“A”说法正确,入选。“B”是质量互变规律所揭示的内容。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理解。“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感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故“B”正确,“A” 、“C”、“D”
15、说法错误。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A” 、“B” 、“C”、“D”均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但最突出的表现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某种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政治 模拟 1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