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榜样示范法2 某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引发学生内心价值思考,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该学校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角色扮演法(D)品德评价法3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首要地位,这是由( )的本质决定的。(A)学生(B)教师(C)教育(D)教学过程4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情感陶冶
2、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5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三个阶段。(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7 多多由于中考没考好受到了父母的责备,之后只要一提起考试就觉得很烦,这是一种( )。(A)认知失调(B)态度定势(C)道德认知(D)刻板印象8 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体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法是( )。(A
3、)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9 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德育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1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D)
4、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12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属于( )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具体运算阶段(D)习俗水平13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的是(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科尔伯格(D)罗杰斯14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5 “孟母三迁 ”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B)情感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16 看见他人随地吐痰感到厌恶是(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
5、德情感(D)法律的道德情感17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药可救,这违背了( )的原则。(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18 下列选项中,( ) 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成果的质量标准。(A)思想教育(B)德育内容(C)道德行为标准(D)德育目标19 对学生进行奖励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品德评价法(B)情感陶冶法(C)品德修养指导法(D)说服教育法20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
6、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21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 是(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积极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习惯22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23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24 下列不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内部因素
7、的是( )。(A)认知失调(B)学校教育(C)态度定势(D)道德认知25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情感陶冶法(B)实际锻炼法(C)情景创设法(D)榜样示范法26 一些中学生有很大的理想,但对社会、对未来职业、对自己缺乏真实客观的了解。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 )。(A)就业意识指导(B)就业准备指导(C)就业具体指导(D)就业心理指导二、辨析题27 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28 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29 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30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
8、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称之为认知失调。31 德育原则也叫德育规律,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三、材料分析题32 材料: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达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个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个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32 材料: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
9、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问题:33 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34 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当如何开展对李某的教育工作。35 材料:张老师是初二(3)班新来的班主任,从学生档案袋和前任班主任处了解到,徐杰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尤其是英语,关键的问题是徐杰学习态度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前班主任及各科老师都批评过他,他当时可以保证的很好,可是时间一长就又是如此,
10、渐渐地,大家对他都放弃了。张老师开始关注这个男生,他发现,徐杰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很聪明,也很热心,班里不管什么活动,他都积极参与,还经常帮助别人。于是,张老师在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就专门表扬了他,“徐杰同学很棒,他乐于助人,关爱同学,关键时刻总会挺身而出。” 没想到,屡次批评不改的徐杰,上课开始慢慢用心了。张老师发现后,就又找徐杰专门聊了聊。张老师告诉徐杰,之前的班主任很关心他,说徐杰特别懂事,很聪明,数理化的基础还是很好的,但可能学习比较累,上课容易困。英语老师也很喜欢他,说如果徐杰能够好好上课,英语肯定会突飞猛进的。徐杰默默地听着,张老师看着,就拍拍徐杰的肩膀,“ 我们一起努力,不要辜负他们
11、好吗?” 徐杰用力地点了点头。自此之后,他上课精神越来越好,作业也越做越棒,在第一次月考中,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问题:试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张老师的做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角色扮演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或自我设计下,通过显性的实践活动或者非显性的心理活动进行换位思考,扮演别人的角色,感受他人与自己的相同或不同感受,以达到相互理解的德育方法。题干所述属于角色扮演法。【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就是要促进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
12、全面发展。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首要地位,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属于情感陶冶法中的环境陶冶。【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级,即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
13、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7
14、【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定势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如好感或厌恶、赞成或反对、趋向或回避等心理准备状态。题干中多多的表现正是一种态度定势。【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所述属于实际锻炼法。【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村下走出一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中学 德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