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说法的一项是( )。(A)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B)写作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C)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D)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2 教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
2、罗小扇扑流萤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A)(B) (C) (D)3 某选修教材编排有“ 莎士比亚戏剧选读 ”单元,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 罗密欧与朱丽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欣赏交流会,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单元选文李尔王奥赛罗等。该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不包括( )。(A)组织欣赏实践活动,互相交流心得(B)观摩戏剧演出,加深对作品的体验(C)引导学生从书刊网络搜集相关资料(D)采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4 教学劝学,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一句中“日”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含同类用法的是( )。(A)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B)以弱天下之民。
3、(过秦论)(C)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5 学习登高,教师把“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为教学的难点。以下对该教学设计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体现了新课标对诗歌鉴赏“理解内涵” 的要求(B)教师对本诗的风格与思想情怀给予了足够重视(C)教师带领学生攻克了难点,教学目标即可完成(D)难点设计同时也反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6 教师让同学们回答汉语中五种基本结构关系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谓、动宾、补充、联合、偏正(B)动宾、补充、连动、兼语、主谓(C)连动、兼语、同位、“的”字结构、“ 所”字结构(D)介词结构
4、、“ 的” 字结构、“所”字结构、数量结构、似的结构7 在古诗文章节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对于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需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B)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C)应该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D)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8 荆轲刺秦王课后“ 研讨与练习 ”中有一题: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以下对这一活动设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结合了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B)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C)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D)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9 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 12 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B)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额的知识讲解10 课文劝学后面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
6、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对于此题的设计意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旨在让学生运用现代观点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B)鼓励学生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C)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D)这样的设计无效因为现代和古代的观点不一样11 某新任教师准备讲授说“木叶” 一文,一些老教师纷纷给出了教学建议,下列选项中的建议符合该课教学的是( )。(A)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例如辨析诗歌语言精微之处的方法、学会鉴赏诗歌等(B)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课外进行查找,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锻炼了学生
7、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C)此篇课文需要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融会贯通,把握文意(D)欢迎学生对作者的见解提出意见,但是教师应该使学生认同作者的观点,如果学生对于这种方法不以为然,教师应该对其思想进行矫正12 阅读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授宽容
8、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应在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此学习方式(B)合作学习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流于形式(C)合作学习应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D)教
9、师只要加强过程性指导,学生的讨论过程就不会脱离文本的中心和重点13 以下是一位教师语言训练课实录(节选),阅读并按要求答题。师:这节课我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生(兴奋 ):什么呀 ?师(从背后拿出一朵玫瑰花,置于胸前):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此花的感受,谁说得最好,这花就送给谁。生(调皮 ):鲜花配佳人。(全班嬉笑)生:好一朵玫瑰花。生:聆听花开的声音。生: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师:很简洁,也很有诗意。生(唱起庞龙的歌)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爱人,是我的牵挂。(其他学生也跟着唱起来,激情澎湃)(学生又笑)师:大家评评看,谁说得最好。(生议论不休,各推荐自己小组
10、的组员。后来以举手表决,评出最佳者)师(走下讲台,把花送给获奖的学生):鲜花代表我的心,愿你以后表达得越来越好。花好美,我们的语言也能否像花儿一样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些语言小练习,尝试着美丽我们的语言。诗化我们的语言。对上述课堂实录分析不恰当的是( )。(A)导入新奇有趣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交流表达(C)导入耗费过多,冲淡了教学中心(D)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与情感体验,能够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14 阅读胡同文化第二课时的课堂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你们读胡同文化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与其他文章比较觉得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呢?(众生沉默)
11、师:我们读一段感受一下,好不好?请大家读第一段。(生读第一段)师:有什么感觉?生:有,感到语言朴实、亲切,老头子与老婆婆床上对话的方位词特有趣味。师:同学们,这样朴实的语言能反映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大家在写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写,总认为,作文的语言是很“高雅” 的。是的,作文 “行动“本身就是高雅的,但它的“高”不是高不可攀的 “高”,作文的内容都是生活化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本文没有写“ 惊天动地的事 ”,文章中两老头子床上的话都写了,这样看来,写作文就是生(齐声 ):写生活。师:我昨天给大家发了一篇阅读的文章,叫做汪曾祺。生(齐声 ): 唤起青年对语言的热爱。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
12、也希望唤起同学们的对语文的生(齐声 ):热爱 !师:也希望唤起大家对语文老师的生(齐声 ):热爱 !师(笑):我没有这么说哦 !生(齐声 ):笑。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文章中哪一些语言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特点,哪一些语言最能体现北京人的特点。我们班有五个组。看哪一个组能够比较好地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特色。过一会儿,你们推出一个代表你们小组意见的同学发表看法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不恰当的是( )。(A)教学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B)教师的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C)教师将阅读与写作课联系起来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D)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5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
13、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从第二段中,你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烛之武呢?(请一个学生朗读这段中烛之武的语言:“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该生声音响亮,声调平静)生:他有才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与责任感。师: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年轻时未被重用,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心里长期积压着沉重的牢骚。师:是啊,才不尽其用,这么大的打击,让烛之武心里很是委屈,所以推辞了郑伯的请求。在回答中,他用了“也、犹、矣、也已” ,使感情表达更为强烈。幻灯片显示资料文字:烛之武,考城人,年过七十,事郑国而为圉正(养马的官),三世不迁官步履蹒跚。师:“
14、圉正”是养马的官,当时作为三朝老臣的烛之武养马几十年,已经七十多岁。(学生们私下议论,感叹不已)师:请这位同学重新将刚才这段话再读一遍。(该生语速缓慢,声调低沉)(全班齐读一遍,感情表达很到位)师:烛之武最终还是丢掉个人私怨,去游说秦伯。对描写他出城的“夜” 与“缒”两个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生(众):被包围,很危险。师:这时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烛之武呢?生(众):很勇敢,有爱国心。师:烛之武,年纪已七十多岁,还被绳子捆绑着从高高的城墙上放下,淹没于夜色赶向敌营,这是怎样一颗勇敢与炽热的爱国心啊!以下选项对这段教学实录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教学实录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分析烛之
15、武形象特点”这一教学目标(B)在完成语意理解的基础上,从重读字词切人,再结合人物的生平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思路抓住了文本特点深入浅出(C)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这段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借助语言还原事物本象的能力(D)教师采用一读、二读、三读的方式,层层推进,指导学生慢慢地读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二、案例分析题16 师:苏洵的六国论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史实,有些地方说理也欠妥当,谁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
16、生:我觉得课文中关于六国的灭亡顺序与史实不符。文中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可是根据我们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秦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分别是:公元前 230 年秦灭韩,公元前 229 年秦灭赵,公元前 225 年秦灭魏,公元前 224 年秦灭楚,公元前 222 年秦灭燕,公元前 221 年秦灭齐,统一中国。文中的说法不太符合历史。生:苏洵提出的“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的观点是应该肯定的;但他的“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的观点,我们却不能赞同,我们认为燕国后亡是秦远交近攻的合纵策略所决定的。因为六国中燕、齐离秦最远,要先灭燕就必须越过赵、
17、魏,这就势必会违背秦国的策略,就会对秦不利。因此,秦只能在灭亡了魏、赵等国后才进兵灭燕。由此可见,“用兵之效” 的说法是不合历史真实的。师:以上同学敢于质疑,并且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师在这里提出表扬。可是这样一来我就开始担心,苏洵的六国论“漏洞” 这么多,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 ?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生:六国论第二部分的论据中虽有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历史的规律,完全能够证实他“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的观点。生: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政论文。作者撰写此文的本意是对北宋王朝屈辱妥协的外交政策进行委婉的讽谏。因此,本文虽有不妥之处,但论证说理严密紧凑,
18、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战斗性,仍不失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政论佳作。师:古人论史,看法不一定正确,论述也不一定全面。但是,六国论能够针对现实,借评论六国讽喻北宋王朝,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来论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文章的意义是深远而积极的。不过,北宋统治者并没接受这些意见,“ 庆历纳款”后又过了 31 年,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3 年) ,辽国又一次提出领土要求,神宗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竟然割了山西境内黄河东西 700 里土地给辽国。以后的北宋、南宋统治者同样不接受这些历史教训,因而最终招致了灭亡。因此,从这点看,六国论借评论“ 六国破灭 ”的史实,精辟地提出了 “弊在赂秦”的观点,以警告北宋统治者,
19、要他们汲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文章写得尖锐泼辣,机锋雄辩,很有警策作用。尽管苏洵的史论并不确切,但他“文为时作” ,针对北宋王朝赂敌求和的现状,主张抗战守土,这在当时是颇有积极意义的。问题:阅读以上教师有关六国论的教学实录(节选),并对其作出合理评价。16 早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谁不渴望“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 ”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欣赏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的奇异;有了早,就能抒发“ 愿乘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苍海” 的宏愿。于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语文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