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当时 x1,函数 的极限( )。(A)等于 2(B)等于零(C)为 (D)不存在但不为2 已知线性方程组 AX=K1+2 有解,其中 则 K 等于( )。(A)1(B)一 1(C) 2(D)一 23 设 1, 2 是矩阵 A 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1, 2,则1, A(1+2)线性无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1=0(B) 2=0(C) 10(D) 204 x=0 为函数 的( ) 。(A)可去间断点(B)跳跃间断点(C)无穷间断点(D)振荡间断点5 设 f(x)为不恒等于零
2、的奇函数,且 f(0)存在,则函数 ( )。(A)在 x=0 处左极限不存在(B)有跳跃间断点 x=0(C)在 x=0 处右极限不存在(D)有可去间断点 x=06 某人向同一目标独立重复射击,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p(0p1),则此人第四次射击恰好第二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A)3p(1 一 p)2(B) 6p(1 一 p)2(C) 3p2(1 一 p)2(D)6p 2(1 一 p)27 数学史上一共发生了几次危机?( )(A)1(B) 2(C) 3(D)48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 内涵的是( )。(A)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
3、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B)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C)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日的发展(D)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二、简答题9 试求通过点 M0(一 1,0,4),垂直于平面:3x 一 4y 一 10=0,且与直线 l:平行。10 设线性方程组 与方程组 x1+x2+ax3=a 一 1 有公共解,求 a 的值及所有公共解。10 甲、乙两人参加某电视台举办的答题闯关游戏,按照规则,甲先从 6 道备选题中一次性抽取 3 道题独立作答,然后由乙回答剩余 3 道题,每人
4、答对其中 2 道题就停止作答,即闯关成功,已知在 6 道备选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 4 道题,乙答对每道题的概率都是手。11 求甲、乙至少有一人闯关成功的概率;12 设甲答对题目的个数为 ,求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14 下列框图反映了函数与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请用恰当词语补充完整。三、解答题15 根据 k 的不同取值,说明(9 一 k)x2+(4 一 k)y2+(1 一 k)z2=1 表示的各是什么图形。四、论述题16 结合实例(以初中为例)说明中学生是怎样学习数学概
5、念、数学命题的?五、案例分析题16 16以下为某教师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中设计的相关教学活动: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 72 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 6 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教师问学生:“ 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 ”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况怎样? 第二次呢 ?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
6、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一副哑铃重量教师顺势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一学生举手了:“ 可以列不等式组。 ”教师给出提示: “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答,该教师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 x 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教师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
7、等教师说完,学生都齐声答:“ 列不等式组。 ”全班 12 个小组都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5 分钟后,教师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提议学生说说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分几步,应注意什么。此时学生也基本上形成了对不等式组方法解题的完整认识。17 请结合新课标简要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过程。18 本节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什么?19 请设置一道开放题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六、教学设计题19 “三角形的中位线 ”是初中学习三角形知识点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8、和有关应用。20 该课程设定需要使学生达到什么能力目标?21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22 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识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9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已知线性方程组是非齐次的,如果方程要有解,则系数矩阵的秩要等于增广矩阵的秩,由此可以求出 K。 因为已知线性方程组 AX=K1+2,将AX=K1+2 的增广矩阵作初等行变换,AX=K1+2 有解(A 12)=2,得 K=一 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 A1=11
9、,A 2=22, 充分性:若 1,A( 1+2)线性无关,A( 1+2)=11+22,若 2=0, 1 与 A(1+2)共线,则线性相关,与条件不符,故 20; 必要性:当 20 时,若 k11+k2A(1+2)=k11+k2(11+22)=(k1+k21)1+k222=0,则必有 k1+k21=0 且 k2=0,即 k1=k2=0,故 1 与 A(1+2)是线性无关的。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有界函数与无穷小量的乘积仍为无穷小量,即 。但是在 x=0 处函数没有意义,函数值不存在,因此 x=0 为函数 的可去间断点。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 f(x)为奇函数知 f(0)
10、=0;又由 ,知 g(x)在 x=0 处没定义,显然 x=0 为 g(x)的间断点,为了讨论函数 g(x)的连续性,求函数 g(x)在 x0 的极限。 故 x=0 为可去间断点。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前三次射击只有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C31p(1 一 p)2,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C31p(1 一 p)2p=C 31p2(1 一 p)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共发生了三次,分别是:无理数的发现,无穷小是零吗,罗素悖论的产生。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C 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发展性 ”的含义。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平面的法向量 n1=(3,一 4,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数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