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函数 f()在 0 处可导,则 ( )。(A)f( 0)(B) f( 0)(C) f(0)(D)2f( 0)2 若 f()在a,b上连续,在(a ,b)可导且 f(a)f(b),则( )。(A)至少存在一点 (a,b) ,使得 f()0(B)一定不存在一点 (a,b),使得 f()0(C)恰存在一点 (a,b),使得 f()0(D)对任意的 (a,b),不一定能使 f()03 关于曲线 y 的渐近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渐近线,没有斜渐近线(B)既没有水平渐近线,也没有斜渐近线(C
2、)只有斜渐近线,没有水平渐近线(D)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斜渐近线4 若 A,B 是正交矩阵,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 为正交矩阵(B) AB 为正交矩阵(C) ATB 为正交矩阵(D)AB -1 为正交矩阵5 设 则必有( )。(A)AP 1P2B(B) AP2P1 B(C) P1P2A B(D)P 2P1AB6 某人向同一目标独立重复射击,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p(0p1),则此人第四次射击恰好第二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A)3p(1 p) 2(B) 6p(1P) 2(C) 3p2(1p) 2(D)6p 2(1p) 27 关于倍立方体问题中最重大的成就是柏拉图学派的( )
3、为解决倍立方体问题而发现了圆锥曲线。(A)梅内赫莫斯(B)泰勒斯(C)欧几里(D)阿基米德8 下列哪种学习方式不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倡的。( )(A)合作学习(B)探究学习(C)机械学习(D)自主学习二、简答题9 求过直线 L: 且平行于 z 轴的平面方程。10 设线性方程组 ,与方程组 1 2a 3a 1 有公共解,求 a 的值及所有公共解。11 已知连续型随机 X 的概率密度为 求:(1)k; (2)分布函数F(); (3)P(1525)。12 结合实例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13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三、
4、解答题14 根据 k 的不同取值,说明(9k) 2(4k)y 2(1k)z 21 表示的各是什么图形。四、论述题15 数学教学是对数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为达成一定的数学课程目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之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请简述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过程的定位。五、案例分析题15 案例:概念同化指从已有概念出发,理解并接纳新概念的过程,实质是利用演绎方式理解和掌握概念。由于数学中大多数概念是以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定义的,所以适宜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奇函数 ”概念教学为例简要说明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1)向学生提供 “奇函数”概念的定义(2)解释定义中的词语、符号、式子所代表的含义突出概念刻画的
5、是:对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自变量 ,考察 与 对应的函数值 f()与 f()之间的关系: f()f()。因此函数的定义域应该关于原点对称,满足这个条件后再考察 f()f() 。(3)辨别例证,深化概念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概念例证,例证中以正例为主,但也要包含适当的反例,尤其是一些需要考察隐含条件的例子。(4)概念的运用提供各种形式来运用概念,达到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体系的建构的目的,可以利用个别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的问题。问题:16 请举出反例说明(3)辨别例证,深化概念。17 请举例补充(4)概念的运用。18 请结合案例,总结出概念同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六、教学设计题19 参数方程的教
6、学要求是:把向量转化为坐标,获得了直线的参数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直线参数方程的特点,体会参数的几何意义。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教学任务:(1)设计参数方程的三维教学目标;(2)设计两种参数方程的引入方法;(3)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 f()在 0 处可导的定义。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罗尔定理。故选 A。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无水平渐近线;即求得曲线的渐近线为 y2 。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正交矩阵的定义可知
7、,若 A,B 正交,则有 ATAI(I 为单位阵),BTBI,则(AB) T(AB) BTATBI,则选项 A 说法正确,同理可证明选项 C、D也是正交矩阵。而选项 B,(AB) T(AB)(A TB T)(AB)2I B TAA TB,显然说法不正确,故选 B。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矩阵 B 是矩阵 A 将第一行加到第三行,再交换第一行和第二行得到的,而 P1,P 2 分别为交换单位矩阵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将单位矩阵的第一行加到第三行所得到的初等矩阵。故根据“左行右列”法则可知 P1P2AB,故选 C。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前三次射击只有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C31p(
8、1p) 2,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C31p(1p) 2.p3p 2(1p) 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关于倍立方体问题中最重大的成就是柏拉图学派的梅内赫莫斯为解决倍立方体问题而发现了圆锥曲线。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倡高中数学实行多种学习方式,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故选 C。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平面一的法向量(2,4,1),平面二的法向量(1,3,5),由23i9j10k,所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l(2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数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