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秋七月,初税田”“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B) (C) (D)2 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依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3
2、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 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 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5 “铁犁牛耕 ”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 铁犁牛耕 ”耕
3、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 )。东汉时, “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A)(B) (C) (D)6 “重农抑商 ”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7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唐宋时期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4、(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8 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 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 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C)表明近代入权意识的影响扩大(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9 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的中国舆论中心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
5、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10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 5 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B)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C)坚持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1 1935
6、年 12 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与这一规定相关的背景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2 1974 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 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
7、霸权主义13 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14 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B)探讨和解释的重点是自然界而非人生(C)强调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D)服务于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15 “1815 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 1789 年大革命的爆发到 1815 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 26 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
8、,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 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B)分析法国在 19 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C)介绍从 1789 到 1815 年法国经历了 26 年的动荡(D)陈述 19 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16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17 “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
9、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 考问世界”的事实有( )。马丁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俾斯麦统一德意志(A)(B) (C) (D)18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19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电子计算机和激光器都首先在苏联产生(B)美、日、法、德、英、中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
10、图(C)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D)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 20 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C)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21 2007 年,美俄关系陷入“冷战” 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 家庭式峰会 ”,以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是,这被媒体戏称为“龙虾峰会” 的元首会晤。这一事实说明俄、美两国( )。(A)再
11、次陷入“ 冷战” 之中(B)相互竞争,互相制约(C)美国霸权俄国顺从(D)美俄分享世界霸权22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 1917年 4 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秩序(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23 法国的年鉴
12、学派是由吕西安费弗尔和( )建立。(A)马克斯韦伯(B)马克布洛赫(C)爱德华吉本(D)汤因比24 美国历史学家( ) 对世界历史的新体系做新的探索,提出“世界体系理论” 。(A)伊曼纽尔沃勒斯坦(B)科恩(C)瓦尔贾维克(D)瓦格纳25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解成三个层面,即(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和理解(A)(B) (C) (D)二、简答题26 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局限。27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28 中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三、材料分析题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
13、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30 下面是某教师“ 伐无道,诛暴秦 ”一课的教学片段。上课开始不久,教师展示史记里关于刘邦的一段话:“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随后总结道:“ 楚汉相争刘邦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刘邦善用人而项羽则不善用人。”这时,一位学生说:“ 老师,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优柔寡断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学生也说:“ 我觉得刘邦太奸诈了。项羽太善良了。 ”接下来教室就炸开了锅,“ 我认为”之声不绝于耳。教师感到学生的不同意见,完全起源于不赞成自己总结的结
14、论。于是,他就请两位学生将大家的观点记录下来,最后总结多数人的倾向意见。这堂课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原有教学设计被打乱了。问题:(1)为何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看法? 这一教学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你认为应该怎么做?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
15、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四、教学设计题32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
16、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2)课文摘录:17 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 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 之称。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如东方的瓷器、丝绸和香料,美洲的皮货,欧洲的手工业品,为荷兰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它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劫、欺诈等成
17、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别是以农民的积极性( 私田之下的农民积极劳作)、赋税制度(政府对私田开始征收赋税)、耕作动力的变化(原来用于祭祀的牛用于耕地)三个方面说明了铁农具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A 项正确。 指官府控制手工业,和铁农具的使用没有关系,排除。故选 A 项。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3 【正确答案】
18、D【试题解析】 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 项是孟子的主张;B 项是荀子的主张;C 项是董仲舒的主张,他们体现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 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董仲舒的观点有藏富于民的意思,即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结合选项可知 B 项符合题意。而 A、C、D 三项表述错误或与题意不相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二牛抬杠”式的耦犁到“一牛挽犁”无疑等于剩余了更多数量的牛,是原因之一;东汉时期发明了鼓风工具水排无疑提高了铁的产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