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读“某地区等高线 (单位:米 )图”,完成问题。1 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是( )。(A)600 米(B) 900 米(C) 1000 米(D)1200 米2 下列地点位于处视野范围的是 ( )。(A)镇、乙村(B) 山山顶、 镇(C) 镇、山山顶(D)甲村、山山顶3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体现在( )。濒临黄、渤海与长江交汇处,港口众多依托长江水运,联系内陆地区我国南北海上航运中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A)(B) (C) (D)4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列所述与该地
2、区水土流失原因无关的是( )。(A)黄土土质疏松(B)降水集中多暴雨(C)当地居民开挖窑洞(D)滥砍滥伐4 右图中 O 为极点,实线 AB 为某一纬线的一部分,虚线 AC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两条线相切于 A 点,其中 A 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90E,此时 C 点地方时为 8 点,读图完成问题。5 此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A)8 时(B) 14 时(C) 16 时(D)18 时6 由图文信息可知( ) 。(A)该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B)此时,纽约处于昼半球(C)此时杭州雷峰塔的影子朝向东北(D)该时节是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6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上的
3、花岗岩巨石,海拔 1100 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 73 米的佛塔,完成问题。7 关于该巨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沉积物通过同结成岩作用形成(B)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含有化石(C)经历久远转变为变质岩(D)岩石硬度大,不易风化8 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8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9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4、A)甲丙丁乙(B)甲 乙丁丙(C)丁 甲乙丙(D)丁甲丙乙10 目前,下列国家的人口增长阶段最符合甲时期的是( )。(A)英国(B)肯尼亚(C)新加坡(D)韩国10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问题。11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2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2 自
5、 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000 平方千米的“绿心” 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 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 20 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问题。13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14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
6、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1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15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 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问题。16 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17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
7、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17 读下图,某经线上点 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 1,Q 2 是 F 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问题。18 若 F 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 点或 18 点(B) 7 点或 19 点(C) 8 点或 20 点(D)12 点或 20 点19 若角 、w 相差 12,则 F 点纬度是( )。(A)12N(B) 78N(C) 725N(D)84N19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问题。20
8、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两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 A 向 B 由老到新21 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21 下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完成问题。22 图示时刻,影响重庆的天气系统和风向分别是( )。(A)冷锋;偏北风(B)暖锋;偏南风(C)冷锋;偏南风(D)暖锋;偏北风23 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武汉最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压升高(B)云量减
9、少(C)风速降低(D)气温升高23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4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B) (C) (D)25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B) (C) (D)二、简答题26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以区域地理为主的课程内容定位” 的理解。27 地理板书的功能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2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别山区图(下图)。材料二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材料三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
10、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 的特色。28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29 依据材料三,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30 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0 阅读“34 个省级行政区” 教学片段,回答问题。课前准备:设计创新记忆方法,即如何巧妙记忆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课堂教学过程:1看书回答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了哪三级?2活动:读中国政区图,指图说出我们有哪些省级行政区?3活动:请同学们交流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的创新记忆方法。生:猜谜语记
11、忆。例如,“碧波万顷” 是指青海省。教师再出几个谜语,学生猜。生:猜车牌记简称。比如教师再出几个车牌,学生猜。师:还有什么方法吗?生:编顺 12 溜记忆。比如:师:很好。教师出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 ”,让学生课上背熟。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可以填字游戏。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些填字游戏师:还可以采用轮廓形象记忆法。教师出示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让学生猜想分别像什么形状。生 1:黑龙江省像天鹅。生 2:湖南省像女孩的头像。问题:31 结合材料,分析本节课创新教学的成功之处。32 指出其中创新的不足之处。32 阅读以下“ 西气东输” 教学设计,回答问题。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 两组学
12、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 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以“ 西气东输”为例)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 的线路(A 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 组主要指
13、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把 “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 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西气东输 ”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 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总结:实施“ 西气东输” 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
14、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问题:33 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34 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四、教学设计题35 阅读关于“ 中国的地理位置 ”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标准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材料二下图节出自于人
15、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的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设计出本节课完整的教学过程。(要求:要体现出一定的探究性)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 200 米,最高处在该区域的两南部,海拔在10001200 米之间,乙村的海拔在 200400 米之间,两地的高差在 6001000 米之间,B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处于山谷中, 镇、镇、镇、乙村受地形阻挡,在 处无法看到。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长江三角洲濒临黄海、东海和长江的交汇处。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B【试
16、题解析】 C 点在晨昏线上且 C 点的地方时为 8 点,则 AC 应为晨线,晨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应为白昼或黑夜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或 0 时,由图可知,A 点所在经线和 C 点所在经线经度相差不超过 90,又处于极点的同一侧,所以 A 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只能为 12 时。又因为 A 点经度为 90E,则北京时刻应为 14 时。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无法判定图中的极点为北极点或是南极点,所以 A、B、D 三项无法判定。北京时间此时为 16 时,杭州和北京的经度相差不大,太阳应该在其两南方,雷峰塔日影应该朝向东北。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地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