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亚氯酸盐(如 NaClO 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约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 2=4ClO2+H+Cl-+2H2O,分解时,刚加入硫酸时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释放出气态的二氧化氯。这主要是因为( )。(A)溶液中的 H+起催化作用(B)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C)溶液中的 Cl-起催化作用(D)放出的 ClO2 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2 质量分数为 a 的某物质的溶液 mg 与质量分数为 b 的该物质的溶液 ng 混合后,蒸发掉 Pg 水,得到的溶液
2、每毫升质量为 qg,物质的量浓度为 c。则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B)(C)(D)3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 NA 个(B)盛有 SO2 的密闭容器中含有 NA 个氧原子,则 SO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C) 176g 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 4NA 个(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 2NA 个,则阳极质量减少 64g4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幕布的质量增加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B) (C)
3、(D)5 一瓶密封保存的 KNO3 饱和溶液,当温度改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管升温还是降温,溶液成分都保持不变(B)温度升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温度降低,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温度升高,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6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7 关于下图所示装置的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收集 H2 时,气体从装置 b 端通入(B)若用排水法收集 O2 时
4、,装置内应盛满水后,正放时,气体从 b 端通入(C)若用来干燥 CO2 时,装置内应盛有约半瓶浓硫酸,气体从 a 端通入(D)医院给病人输 O2 时,装置内盛约半瓶蒸馏水,O 2 从 b 端通入,用来观察 O2的输出速率8 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 )。(A)探究性(B)实践性(C)随意性(D)过程性9 检查和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是( )。(A)课堂教学的效果(B)学生学习的效果(C)教师的备课态度(D)课程标准的实现情况10 某教师不顾学校条件,擅自决定使用电化教学,这违反了电化教学的( )。(A)动机原则(B)目的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效果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11
5、 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 )。了解运用掌握理解(A)(B) (C) (D)12 在化学标准化考试中,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 )。(A)03 以上(B) 02 以上(C) 04 以上(D)05 以上13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 Br2 的 CCl4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B) 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 3mol NaOH 反应(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D)既可以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 气体1
6、4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副族元素(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 63 个质子(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 89 个中子15 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A)FeCl 3(B) Fe(OH)3(C) Fe3O4(D)Fe 2O316 下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里料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B)涤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涤纶属于天然纤维(D)可通过灼烧来区别涤纶和羊毛17 电子计算机所用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
7、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2OH -2e-ZnO+H 2O;Ag 2O+H2O+2e-2Ag+2O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锌为正极,Ag 2O 为负极(B)锌为负极,Ag 2O 为正极(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 pH 增大(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 pH 减小18 下列课程中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是 ( )。(A)微粒构成物质(B)认识化学元素(C)质量守恒定律(D)化学物质与健康19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共有( )个层次。(A)3(B) 4(C) 5(D)620 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A)化学与社
8、会发展(B)化学反应原理(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二、简答题21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22 家庭化学实验是指学生在家里所做的化学实验。家庭化学实验应是材料易得、操作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生必须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推理才能弄清该家庭化学实验所说明的化学现象或化学原理。积极鼓励学生多做家庭化学实验,既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又能培养他们认识一些简单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然而,教材中家庭化学实验安排得很不均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增添一些家庭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问题:
9、请以教材中的任一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家庭化学实验。至少要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或实验操作) 及实验原理。三、诊断题23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 m 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 m 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结果很多同学答题错误。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解题思路是_。(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材料: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 Joseph D.Novak 教授在 20 世纪 6
10、0 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起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这种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叫概念图。化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科学,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除了需要掌握各种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外,还要掌握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所以,概念图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1)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简述概念图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的意义。(3)以初中教材的某一章节为内容,画出其概念图。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1、教学设计。材料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 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 3:某教师设计的“ 燃烧与灭火 ”的教学设计材料如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 PPT 课件展示 7 幅与火有关的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幅关于火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因此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任务) 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 请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汇报。
12、(略)教师:(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学生提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教师:(布置任务) 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学生交流汇报与讨论。教师点评学生探究报告。教师介绍着火点并小结燃烧的条件。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并进行分析小结。
13、学生思考并回答。(略)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演示实验) 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教师(创设情境) 通过 PPT 课件展示 4 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回顾总结教师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学生观看并思考。师引导学生建立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思想。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4、(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上述“导入新课 ”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4)请结合新课标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不正确,反应开始就加入了酸, H+浓度最大,但开始时反应缓慢;B 项不正确,亚氯酸分解时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开始就有酸存在;C 项正确,分析各因素,只有 Cl-可能起催化作用;D 项不正确,放出的 ClO2 不影响反应速率。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首先求蒸发掉夕 g 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初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