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 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在历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包括( )。(1)导向(2)激励(3)调节(4)教化(5)认知(A)(1)(2)(3)(4)(B) (1)(2)(3)(5)(C) (2)(3)(4)(5)(D)(1)(2)(4)(5)2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作者获取史料的方式主要是( )。(A)考古发掘(B)实地调查(C)道听途说(D)文献查
2、阅3 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A)“巴黎公社 ”的诞生(B) “火烧曹宅” 的真相(C) “长沙会战” 的胜利(D)9.11 事件的揭秘4 汉武帝“独尊儒术 ”、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 、“文革”中的“ 批林批孔”、当前的“ 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 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
3、姑娘(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历史就是今天无休止的对话”5 春秋左传记载:“ 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 )。(A)按年龄大小确定(B)靠占卜来解决(C)嫡亲是首要条件(D)贤德与占卜兼顾6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中国古代的一种学说,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这种学说属于(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 读下表,判断朝代为( ) 。(A)汉(B)唐(C
4、)宋(D)明8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 )。 市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A)(B) (C) (D)9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记载:“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面纱主要依赖进口(B)面纱产量大量积压(C)经济危机已经出现(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0 1896 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
5、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材料反映了( )。(A)政府呼吁开禁(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政府允许自由办厂(D)政府准许采用官商合办形式11 1902 年 7 月 27 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社会习俗变革史 “西学东渐”史报业发展史 民国婚姻史(A)(B) (C) (D)12 下表为一张整理某一法律文件主要内容的笔记,据此
6、判断该法律文件为( )。法律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规定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规定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有解散议院之权、统率陆海军之权,总揽司法权。但其权力受到议院、内阁和司法机关的制约。(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3 1930 年 5 月,红旗发表了署名信件,明确指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发展农村工作,革命形势占据了广大农村后,就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这样必将取得
7、胜利。材料表明当时的革命斗争需要( )。城市革命连为一体 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 建设根据地(A)(B) (C) (D)14 下图信息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人心(B)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C)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D)“一国两制 ”政策得到切实执行15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 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业生产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集约化土地流转16 罗马法
8、史中写道:“航海家和商人们活动的蓬勃发展早在罗马统治扩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由此可见( )。(A)商人们成为罗马法的主导者(B)核心内容是保护商品经济发展(C)罗马法的形成导致罗马人扩张(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罗马法的形成相辅相成1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权反复较量,对于国王的存废就曾做过三次选择:第一次处死国王,第二次请回国王,第三次进口国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处死国王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请回国王反应君主专制统治传统深厚(C)进口国王说明内外力量对比失衡(D)国
9、王存废体现制度设计斗争中的智慧18 亚当.斯密竭力倡导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二十世纪的突出表现为( )。(A)国民经济军事化(B)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国家干预调控(D)普遍推行福利政策19 美国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记载农业调整法规定:对于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津贴,对于与政府合作的农业给予商品贷款,而将其耕地减少 30的棉花种植者课用其收成作担保。这种新农业政策的目的是( )。(A)扩大就业(B)克服生产过剩(C)解决农民福利(D)提高耕地利用率20 1948 年、1962 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 的黄金所占份额如下
10、图,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C)一体化进程推动欧洲经济发展(D)美苏争霸改变了美国发展方向二、材料分析题20 近代中国文化交流改变了传统文化领域,使近代文化丰富而复杂。材料一 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末的 100 年间,在欧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 。汉学家赖赫准恩在中国与欧洲一书写道:那些耶稣会中的人,把中国经书翻译出来,劝读者不但要诵读它,且须将中国思想见诸实行,他们不知道经书中的原理,刚好推翻了他们自己的教义,尤其重要的,就是他们不但介绍了中国哲学,且将中国实际的政情亦尽量报告给欧洲的学者,因此欧洲人对中国
11、文化,便能逐渐了解,而中国政治也就成为当时动荡的欧洲政局的一个理想的模型。材料二对于我国固有之学,研一概菲薄,当思有以发明而光辉之。对于外国输之文学,不可一概拒绝,当思开户以欢迎之的原则是:吸食与保存两主义并行。材料三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的、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持的稳定的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如果有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英)汤因比历史研究2013 年 3 月 23 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关于学院的演讲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21 材料一中,“ 中国热
12、” 正值欧洲思想界什么时期?理想的模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2 材料二反映作者对外来文化持怎样的态度?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近代中国还存在哪些主张? 概述其理论依据。23 综上材料,归纳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你认为应当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3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材料一全球化的第一次波动,通过航行方式把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同各条内陆河流连成了一体,第二次波动(18701914 年)是第一次波动的成果大为强化,并将其发展到内陆地区。麦克尔著西方的兴起材料二为了保全自身,不惜毁灭世界经济,各个国家纷纷以提高关税,实施配额和其他的方式来阻碍贸易。它们使各自本国的货币贬值,提高税率,
13、降低公共开支以平衡预算,有的国家甚至拒绝承兑债券使很多企业破产关闭。他们还放弃金本位的货币体系,结果所有国防交易都更为艰难。每个国家都试图减少进口以扩大本国的生产和国内就业。换言之,所有国家都试图从不景气中摆脱出来,然而,却使经济萧条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加剧。摘编自(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夫新全球史材料三 1945 的历史上新体制再次推动了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空前增长,并在诸多方面暂时的减少了社会不平等。1980 年以后,技术和政策的结合使全球的步伐大大加快,然而这一次却伴随着不平等的迅速加大。摘自(美) 约翰.R 麦克维尔著,王晋新,宋保宇全译人类之网24 根据材料一,
1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全球化波动的成果与动力。25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6 材料 3 中的“ 新体制” 指什么 ?分析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的时代背景。27 综上材料,谈谈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7 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 ,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 。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 9 等征收,正税为
15、每户平均纳调帛 2 匹,絮 2 斤、丝 1 斤、粟 20 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 1 匹 2 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 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 40 亩,桑田 20 亩;妇女 20 亩露田加倍或加 2 倍以备休耕,年满 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
16、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 10 亩,妇人 5 亩。废除宗主都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 4 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 8 人,耕牛 20 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494 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
17、,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28 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9 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30 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三、论述题31 刘大年在当前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近代 110 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两个问题内容不一样,又与之相关,不能分离。”综合所学知识,请从背景、过程、结果、相互关系及各层次方面,就上述“两个问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调理清楚,史论结合,语言流畅。四、综合分析题31 雅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2015 安徽省 中小学教师 招聘 考试 中学历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