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医学免疫学练习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医学免疫学练习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医学免疫学练习试卷39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练习试卷 39 及答案与解析1 活化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FN-(B) IL-12(C) IL-2(D)TNF(E)IL-152 细胞免疫的效应分子有(A)LT(B) IFN-(C)颗粒酶(D)穿孔素(E)以上均是3 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 T 细胞亚群是(A)Tc(B) TDTH(C) Ts(D)Th(E)TCR1T 细胞4 正常 T 细胞中,CD4/CD8 比值是(A)1.52.5:1(B) 1:1(C) 1:4(D)1:10(E)10:15 对毒血症的免疫保护作用,主要取决于(A)细胞免疫(B)抗毒素的中和作用(C)天然血脑屏障(D)溶菌酶(E)补体6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
2、程包括(A)在胞质溶胶内由蛋白酶体降解(B)降解产物由 TAP 转运至内质网腔(C)同 MHCI 类分子结合(D)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E)包括以上全部过程7 初次大剂量使用异种抗毒血清所致血清病发病机制是(A)诱生的抗体具有细胞毒作用(B)诱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引起过敏反应(型)(C)诱生致敏淋巴细胞与抗毒血清结合(D)诱生抗体与未被清除的抗毒血清形成免疫复合物(E)诱导 NK 细胞活性8 B 细胞经抗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后,其表面呈现的荧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A)环状帽状斑点状消失(B)环状 斑点状帽状消失(C)斑点状环状帽状消失(D)帽状斑点状环状消失(E)斑点状帽状环状消失9 A
3、PC 细胞与 T 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 MHC-II 类分子限制的是( )(A)病毒感染细胞与 TH 细胞(B)病毒感染细胞与 Tc 细胞(C)单核 -巨噬细胞和 TH 细胞(D)肿瘤细胞与 TH 细胞(E)肿瘤细胞和 Tc 细胞10 不成熟 B 细胞的表面标志为(A)mIgD(B) mIgM(C) mIgG(D)mIgM 和 mIgD(E)mIgA11 初次大剂量使用异种抗毒血清所致血清病发病机制是(A)诱生的抗体具有细胞毒作用(B)诱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引起过敏反应(型)(C)诱生致敏淋巴细胞与抗毒血清结合(D)诱生抗体与未被清除的抗毒血清形成免疫复合物(E)诱导 NK 细胞活性12 嵌合抗体是
4、指(A)将鼠 CDR 序列移植到人抗体可变区形成的抗体(B)一条肽链中含两个抗体可变区片段的抗体(C)小鼠转染人抗体基因后产生的抗体(D)双特异性抗体(E)将鼠源抗体可变区与人抗体恒定区融合形成的抗体13 下列哪组是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A)CD2-CD58(B) CD4-MHC类分子(C) CD8-MHC类分子(D)CD28-B7(E)CTLA-4-B714 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 T 细胞亚群是(A)Tc(B) TDTH(C) Ts(D)Th(E)TCR1T 细胞15 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A)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B)原发性 B 细胞缺陷(C)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D)遗传性血管神
5、经性水肿(E)DiGeorge 综合征16 下列哪种血清学试验中抗原是可溶性的(A)肥达反应(B)外斐反应(C)琼脂扩散试验(D)溶血反应(E)溶菌反应17 关于 DiGeorge 综合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所致(B)抗体水平明显下降(C)患者对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易感(D)胚胎胸腺移植有效(E)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18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A)ABO 血型抗体或抗 HLA1 类分子的抗体(B)移植物供血不足(C)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D)抗 Rh 血型抗体(E)中性粒细胞19 下列哪项可引起多数自身免疫病(A)基因的杂合性缺失(B)基因的微卫星不稳定性(C)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医学 免疫学 练习 3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