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练习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练习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练习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练习试卷 34 及答案与解析1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不包括(A)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 5 天或更久(B)双侧结膜充血(C)杨梅舌(D)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E)躯干部环形红斑,水疱及结痂2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西医治疗错误的是(A)阿司匹林和潘生丁(B)肾上腺皮质激素(C)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D)抗生素控制感染(E)对症支持治疗3 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营两燔主方是(A)银翘散加减(B)竹叶石膏汤加减(C)生脉散加味(D)清营汤加减(E)麻杏石甘汤加减4 小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最主要病因是(A)喂养不当(B)久吐、久泻(C)早
2、产(D)反复外感(E)各种虫证5 小儿易患疳病的原因是(A)脏腑娇嫩(B)发育迅速(C)肺常不足(D)脾常不足(E)肾常虚6 小儿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A)体重不增(B)身长低于正常(C)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D)皮肤干燥,苍白,失去弹性(E)肌张力低下,体温偏低,智力迟钝7 疳证病机源于(A)心肾(B)脾胃(C)肝胆(D)脾肺(E)心肺8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不包括(A)日光照射不足(B)未行母乳喂养(C)生长发育过快(D)疾病影响(E)维生素 D 摄入不足9 36 个月小儿,活动期佝偻病最早的骨骼体征是(A)鸡胸(B)方颅(C)前囟未闭(D)肋骨串珠(E)颅骨软化10 维生素
3、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为(A)初期、中期、后期(B)早期、中期、晚期(C)初期、高峰期、恢复期(D)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E)以上都不是11 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在幼儿及儿童多见的典型表现是(A)惊厥(B)手足搐搦(C)喉痉挛(D)枕秃(E)肋骨串珠12 口服治疗量的维生素 D 治疗佝偻病,其合理时间是(A)至佝偻病痊愈(B)至 3 岁(C)至骨骼体征消失(D)持续用 1 个月(E)持续用 1 年13 佝偻病性手足搐搦在痉挛发作时哪项处理最正确(A)迅速静推甘露醇(B)立即注射维生素 D(C)先用镇静剂再用钙剂(D)先立即静注钙剂(E)保持安静待其自然缓解14 麻疹发病年龄多见于(A
4、)15 岁(B) 510 岁(C) 6 个月1 岁(D)35 岁 (E)1018 岁15 麻疹的传播途径是(A)性传播(B)接触传播(C)母婴传播(D)飞沫传播(E)血液传播16 麻疹恢复期皮肤可见(A)无色素斑痕及脱屑(B)无色素斑痕,可见脱屑(C)有色素斑痕,可见脱屑(D)有色素斑痕,无脱屑(E)有色素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17 诊治麻疹的要点是(A)升(B)散(C)清(D)透(E)和18 关于麻疹的治疗,错误的是(A)初热期,辛凉透发(B)见形期,清热解毒(C)恢复期,益气补脾(D)初热期,忌攻下(E)恢复期,忌用大苦大寒19 麻疹无并发症,应隔离的时间是出疹后(A)3 天(B) 5
5、天(C) 7 天(D)10 天(E)14 天20 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A)应用免疫球蛋白(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C)应用胎盘球蛋白(D)应用成人血浆(E)应用维生素 A21 关于风疹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空气飞沫传播(B)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C)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D)风疹病毒耐热,在 3B室温能存活 4 小时(E)除鼻咽分泌物外,血、尿、粪中也可有病毒存在22 风疹的证候特点是(A)初起类似伤风感冒(B)轻度发热,咳嗽(C)特殊的皮疹细小如痧(D)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E)以上都是23 孕妇发生风疹会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最可能发生(A)食欲下降(B)胎儿体
6、重减轻(C)致畸(D)脐带绕颈(E)难产24 幼儿急疹发热与出疹的关系是(A)发热数小时1 天出疹(B)发热 12 天出疹(C)发热 34 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D)发热 34 天出疹,疹出热退(E)发热与出疹无明显关系25 水痘是由于感染以下哪种病原微生物(A)麻疹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 EB 病毒(D)柯萨奇病毒(E)带状疱疹病毒26 以下属于水痘皮损表现的是(A)红色丘疹,大小形态不一(B)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C)化脓性疱疹(D)周围红晕,有脐眼(E)在一个患者身上只能看到斑疹、丘疹27 猩红热的主要病机是(A)痧毒疫疠蕴于肺胃(B)麻疹热毒犯于
7、肺卫(C)麻疹热毒蕴于脾胃(D)痧毒疫疠侵犯肝胆(E)以上都不是28 猩红热的病原是(A)肺炎双球菌(B) A 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C)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D)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9 下列四种发疹性疾病中,具有杨梅样舌的是(A)麻疹(B)风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E)以上都是30 下列四种发疹性疾病中,具有色素沉着的是(A)麻疹(B)风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E)以上都是31 下列四种发疹性疾病中,白细胞增高者为(A)麻疹(B)风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E)以上都是32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初起发热,咽喉红肿糜烂(B)发热数小时到 1 天内出疹(C)皮
8、疹鲜红密集成片,先见颈、胸,然后遍布全身(D)恢复期有色素沉着(E)口周苍白圈,杨梅舌33 以下哪项不是猩红热的并发症(A)化脓性中耳炎(B)类风湿关节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中毒性关节炎(E)蜂窝织炎34 猩红热患儿及疑似者,应隔离治疗(A)3 天(B) 4 天(C) 5 天(D)6 天(E)至咽拭子培养阴性35 猩红热病原学治疗首选(A)氯霉素(B)四环素(C)红霉素(D)青霉素(E)氧氟沙星36 流行性腮腺炎肿大部位是(A)两侧颈部(B)两侧耳后(C)两侧颌下(D)两侧面部(E)耳垂为中心37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病因是(A)风热时邪(B)时行疫气(C)时行邪毒(D)风温邪毒(E)暑热
9、时邪38 患儿,9 岁。发热,双侧腮腺肿大 9 天。现头痛,呕吐。杏体:体温 39,嗜睡,颈项强直。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定量 20mg/dl,细胞数 16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应首先考虑的是(A)化脓性脑膜炎(B)化脓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C)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D)结核性脑膜炎(E)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39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内因是(A)脾胃虚弱,伏痰停留(B)肾气亏虚,开合失司(C)脾胃薄弱,卫外不固(D)时邪疫毒,经口入腹(E)肺气亏虚,营卫失调40 中毒性菌痢致病菌在我国较多见的是(A)志贺氏杆菌(B)福氏杆菌(C)宋氏杆菌(D)鲍氏杆菌(E)以上均不是中西医结合儿科
10、学练习试卷 3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本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 6 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 5 条方能确诊: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 5 天或更久,抗生素治疗无效; 双侧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 1.5cm 或更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 4 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除对症、支持疗法外,主要是对抗血管炎症和对抗血小板凝集,常
11、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在发病 10 天内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可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瘤。【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营卫合邪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气营两燔清营解毒,泄热护阴。方药清营汤加减。阴虚热恋 养明清热,生律除烦。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味。【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医病机为新陈代谢失常,组织器官功能低下。疳证病机源于脾胃,其影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中西医结合 儿科学 练习 3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