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流行病学练习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流行病学练习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流行病学练习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1 艾滋病、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属于(A)甲类传染病(B)丙类传染病(C)乙类传染病(D)由地方政府决定所属范畴(E)皮肤病2 在地区 59 岁儿童约 12%的死亡是癌症所致,而 6064 岁成人约 24%的死亡是癌症所致。与 59 岁儿童相比,6064 岁成人癌症死亡的估计相对危险度是(A)0.5(B) 1.5(C) 2.0(D)4.0(E)资料不全,无法计算3 对某大城市所有 3540 岁年龄组的妇女进行调查发现,在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宫颈癌的年发病率为 5/10 万,而未服避孕药的妇女中,年发病率为 2/10 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据此推断认为(A
2、)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之间存在因果联系(B)该数据无法作出推断,因为未进行率的标化(C)口服避孕药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D)该数据无法推断,因使用的是比例(E)不对,因为未进行率的标化4 在糖尿病筛检中,A 试验血糖水平定为 180mg/100ml,B 试验定为110mg/100ml,这就意味(A)A 试验的特异度比 B 试验高(B) A 试验的假阳性率比 B 试验高(C) A 试验的假阴性率比 B 试验高(D)A 试验的灵敏度比 B 试验高(E)A 和 C 都正确5 某省 19932002 年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为 3.2/10 万3.7/10 万,2003 年该省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为 3.4
3、/10 万,则该省 2003 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强度为(A)流行(B)小流行(C)散发(D)隐形流行(E)大流行6 按统一的方案对甲、乙两市进行冠心病调查,两市冠心病的粗死亡率均为 4%,经年龄标化后,甲市的死亡率为 5%,乙市为 3%,可以得出结论(A)甲市的人口构成较乙市年轻(B)甲市的人口构成较乙市年老(C)两年人口构成无差别(D)甲市诊断冠心病的正确性较乙市差(E)甲高诊断冠心病的正确性较乙市高7 某社区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为 1.1%,其中 13000 名吸烟者中有 310 人发生脑卒中,该人群中吸烟导致脑卒中发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是(A)2.38%.(B) 2.17(C) 1.10%
4、.(D)1.28%.(E)无法计算8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是(A)男女暴露致病因子的机会不同(B)男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差异(C)女性较少从事危险性很大的职业而导致职业中毒等存在差异(D)男女生活方式、嗜好不同(E)以上都是9 对 3000 人进行随访,暴露于因子 A 的 1000 人中 100 人发生某病,而未暴露于因子 A 的 2000 人也有 100 人发生某病,该研究中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于因子 A发生某病的相对危险度是(A)3.0(B) 2.0(C) 1.0(D)1.5(E)无法计算10 抽样调查中质量控制的要点是(A)确保抽样过程的随机化(B)正确选择测量工
5、具和检测方法,并组织好研究工作(C)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D)做好资料复核,并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注意辨析混杂因素及其影响(E)以上都是11 在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A)疾病的职业分布差异与感染机会或暴露致病因子的机会不同有关(B)暴露机会的多少又与劳动条件有关(C)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D)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E)以上都是12 流动人口对疾病分布的影响在于(A)流动人口是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B)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C)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从而造成免疫
6、空白(D)流动人口对传播疾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E)以上都是13 某单位野餐后发生了一起沙门菌所致的食物中毒爆发流行。为查明其传播因素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得到病例和非病例野餐饮食史。结果表明:吃过卤鸭蛋的人中 80%吃过猪头肉,未吃卤鸭蛋的人中 50%吃过猪头肉;未吃过卤鸭蛋的人中吃猪头肉的估计相对危险度是 1.0,吃过猪头肉的人中吃卤鸭蛋的估计相对危险度是8.2;未吃猪头肉的人中吃卤鸭蛋的估计相对危险度是 8.5,病例组与对照组吃卤鸭蛋的人调查估计相对危险度是 8.3,则吃猪头肉(A)是影响研究卤鸭蛋摄入与发病关系的混杂因子(B)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独立病因,但不是混杂因子(C)与吃卤鸭蛋的分布
7、不相关(D)既不是混杂因子也不是食物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E)如同该单位防疫医生所怀疑的那样,是流行的可能原因14 疾病周期性的必备条件是(A)传播机制容易实现(B)病后形成稳固免疫(C)病原体变异及易感者累积(D)人口密集、交通拥挤(E)以上都是15 某工厂乙肝调查结果表明,男工人乙肝患者为女工人 3.5 倍,由此推论该厂男工人较女工人易患乙肝。该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比较的不是率(C)不正确,因为对照组不合适(D)不正确,因为未作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不正确,因为未与当地一般人群发病多少作比较16 为了探索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HBV)的关系,某学者选择了某市各医院资料完
8、整的原发性肝癌 30 例,并按性别、年龄、职业、居住以及生活条件配对。随机选择 30 例其他肿瘤患者及 30 例肛肠外科病例作为对照组(1:2),对全部研究对象按统一的调查表询问了肝病史、肝炎史、家族史及有关暴露史。用 ELISA 试验方法测试了全部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以探讨 HBV 与 PHC 的因果关系,结果如下。(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全部配对因素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基线状况可比。(2)PHC 患者全部有急、慢性肝病史或肝炎接触史(100%),而对照组仅为 13%,差异显著(P0.001,OR6.7)(3)PHC 组与其他肿瘤组、非肿瘤组相比较,HBV 流行
9、率分别为 90%,37%和27%(P0.05,OR7.6),HBsAg 阳性率分别为 57%、20% 与13%(P0.001,OR5)Anti-HBc 阳性率分别为 83%、23%与17%(p0.05 ,OR 39) 。因此,本研究结论为 HBV 可以引起 PHC。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采用 1:2 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与对照组全部配对因素均衡可比,因此结论可靠(B)全部研究对象均按统一的调查表询问调查,并且用统一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指标,因此结论可靠(C)研究设计合理,但样本数不够大,应扩大样本含量,分析结果方才可信(D)有关 HBV 感染的各项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中 OR
10、 值均4,因此结论可靠(E)对病例的选择未提供诊断标准和依据,病例来自“资料完整“者,可能存在选择偏倚,研究样本数偏小,结论不可靠17 某项诊断试验方法在综合性大医院中使用,试验阳性者绝大多数被确诊为患者;同一组检验人员,用该方法在人群中作普查时,却发现试验阳性者被确诊的比例明显下降,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普查人群与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患病率不同(B)该方法灵敏度上升了(C)现场工作中容易发生测量偏倚(D)普查中存在无应答偏性(E)该方法特异度下降了18 某医生发现所在地区 1989 年肝癌的发病率与当年的吸烟率存在剂量-反应的正相关联系,但流行病学家认为不能据此推断吸烟是肝癌的病因,主要
11、是因为(A)是间接联系(B)无特异性(C)调查时间短(D)非前因后果的关系(E)该因素与肿瘤本来不存在联系19 某药治疗糖尿病患者 200 例,观察 1 个疗程,78%病人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则(A)该药疗效好(B)未设平行对照组不能下结论(C)观察时间太短无法下结论(D)样本太小无法下结论(E)未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不能下结论20 某学者对某中学 2341 名学生进行寄生虫病普查,结果在 325 名学生粪便中发现蛔虫卵,则(A)该中学学生蛔虫病发病率为 13.88%(B)该中学学生蛔虫病检出率为 13.88%(C)该中学学生蛔虫病期间患病率为 13.88%(D)该中学学生蛔虫病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流行病学 练习 1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