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书籍是(A)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难经2 下列哪项是刘完素的经典论述(A)“六气皆从火化 ”(B) “邪去正自安”(C)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D)“阳常有余,阴常不足”3 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4 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叶香岩(C)薛雪(D)吴有性5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的内容(A)提倡“寸口诊法 ”(B)明确了左寸主心与小肠,关主肝胆,右寸主肺与大肠,关主脾胃,两
2、尺主肾与膀胱的三部脉位(C)描绘了浮、芤、洪、滑、数、促、弦、紧等 24 种病脉的脉象形态及其所主病证(D)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6 下列哪项对晋.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的描述是不正确的(A)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B)叙述了藏象、经络、腧穴、标本、九针、刺法、诊法、病证、治法等内容(C)首先提出了“阿是穴”(D)集魏晋以前针灸经络理论之大成7 下列关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B)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脑在心”(C)发展了瘀血理论(D)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对中医学气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8 人身“三宝 ”为(A)精、气、血(
3、B)气、血、津液(C)精、气、津液(D)精、气、神9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是在下列哪项观念指导下的治疗原则(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知常达变(D)阴平阳秘10 辨证论治中,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是(A)病(B)证(C)症(D)主诉11 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A)病(B)证(C)症(D)主诉12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富后贫” 可致(A)脱营(B)失精(C)脏躁(D)痴呆13 下列关于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的认识(B)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
4、整体(C)人生活在自然、社会环境中,必然受到自然与社会环境各种变化的影响,人类在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D)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渊从微观上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防治14 下列哪项专著的成书,不是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A)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医宗金鉴15 以基础理论为主,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各个方面,尤其对脉学有较详悉而精当的论述和创见的专著是(A)难经(B) 黄帝内经(C) 伤寒杂病论(D)医宗金鉴16 治疗感冒暑湿伤表证,应首选(A)银翘散(B)参苏饮(C)新加香薷饮(D)荆防败毒饮17 患者身热,微恶风,汗少
5、,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脉濡数。治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新加香薷饮(C)川芎茶调散(D)银翘散18 下列哪项不是感冒的特征(A)恶寒发热(B)头痛身痛(C)多呈流行性(D)鼻塞流涕19 “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博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出自哪位医家及其著作(A)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B)程钟龄医学心悟(C)喻嘉言医门法律(D)张景岳景岳全书20 患者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
6、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宜选用(A)桑菊饮(B)桑杏汤(C)止嗽散(D)清金化痰汤21 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面色晦滞带青,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宜选用(A)定喘汤(B)厚朴麻黄汤(C)苏子降气汤(D)射干麻黄汤22 哮病“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基本原则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陈修园(B)虞抟(C)张景岳(D)朱丹溪23 患者症见喘促短气,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畏风,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淡红,脉象细弱。当属何种证候(A)肺阴亏虚之喘证(B)肺脾气虚之喘证(C)肺气阴两虚之喘证(D)肺肾阴亏之喘证24 患者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
7、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当属何种症候(A)正虚喘脱证(B)肾阴阳两虚证(C)肾虚不纳证(D)肺气虚耗证25 哪位医家认识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A)朱丹溪(B)张景岳(C)陈修园(D)叶天士26 患者身热面赤,咳吐大量腥臭脓痰,胸痛,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其诊断是(A)肺痈恢复期(B)肺痈初期(C)肺痈溃脓期(D)肺痈成痈期27 肺痈之溃脓期,治疗方法应选用(A)清肺、化痰、排脓(B)清热、解毒、排脓(C)化痰、解毒(D)排脓、解毒28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
8、疗肺痨的专著是(A)外台秘要(B) 中藏经(C) 千金要方(D)十药神书29 治疗咳嗽,应以治肺为主,还应注意治(A)肝、脾、肾(B)心、肝、肾(C)心、脾、肾(D)心、肝、脾30 肺痨的外在致病因素是(A)燥邪(B)瘵虫(C)痰浊(D)瘀血31 患者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形寒汗出,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治当选用(A)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B)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C)真武汤合五苓散(D)平喘固本汤32 患者咳吐浊唾涎沫,质粘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治疗方法为(A)滋阴清热,润肺生津(B)清
9、肺化痰,养阴生津(C)养阴润燥,清金降火(D)润肺生津,降逆下气32 A巢元方B张景岳C孙思邈D陈无择33 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的是34 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作者34 A巢元方B张景岳C孙思邈D陈无择35 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是36 对天花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解说36 A明清时期B宋金元时期C魏晋隋唐时期D战国至两汉时期37 明确了左寸主心与小肠,关主肝胆,右寸主肺与大肠,关主脾胃,两尺主肾与膀胱的三部脉位的书成书于38 发现命门学说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的时期是38 A温病条辨B 湿热条辨C 温热论D脾胃论39 薛雪的著作是40 “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的观点可见于40 A温病条辨B
10、湿热条辨C 温热论D脾胃论41 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书是42 最早提出“ 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调整升降失常” 治法理论的是42 A再造散B参苏饮C麻黄附子细辛汤D玉屏风散43 患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宜选用44 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治宜选用44 A银翘散B荆防达表汤C荆防败毒散D葱豉桔梗汤45 感冒风寒束表证,功用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的方剂是46 感冒风热犯表证,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的方剂是46 A清金化痰汤B黛蛤散合
11、泻白散C桑白皮汤D麻杏石甘汤47 咳嗽,痰黏难咯,目赤口苦,胸斜胀痛,咳时引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者,治宜选用48 咳嗽,痰多黄黏,面赤身热,胸闷憋气,咳时引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48 A麻杏石甘汤B桑白皮汤C涤痰汤D苏子降气汤49 肺胀之痰浊壅肺证,治疗宜用50 肺胀之痰热郁肺证,治疗宜用50 A排脓解毒B清肺消痈,软坚散结C清肺解毒,化瘀消痈D化瘀排脓51 肺痈溃脓期的治法是52 肺痈成痈期的治法是53 被称为中医“ 四大经典 “的著作是(A)伤寒论(B) 黄帝内经(C) 难经(D)神农本草经54 根据“人与天地相应 ”的观点,下列选项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是(A)季节气候的变化(B
12、)昼夜晨昏的变化(C)饮食偏嗜的不同(D)地方区域的不同55 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应为(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紧密(C)皮肤致密,少汗多尿(D)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56 下列医家属于“ 温病四大家 ”的是(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孟英(D)张介宾57 下列符合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特征的是(A)治未病(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D)以精气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58 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的医家有(A)朱丹溪(B)张仲景(C)刘完素(D)陈无择59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D)
1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60 下列能体现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的是(A)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B)栖息之室,必须洁雅,夏则虚畅,冬则温密(C)凡人居住之室,必须固密,勿令有细隙,有风雨得人(D)积水沉之可生病,沟渠通浚,屋宇清洁无秽气,不生瘟疫病61 下列体现异病同治的是(A)久痢脱肛采取提升中气的方法(B)胃下垂采取提升中气的治法(C)子宫脱垂采取提升中气的治法(D)直肠脱垂采取提升中气的治法62 下列属于张从正攻邪的方法是(A)汗法(B)吐法(C)下法(D)清法63 下列属于陈言“ 三因学说 ”的病因是(A)七情所伤(B)饮食饥饱(C)寒邪所伤(D)虫兽所伤64 治疗虚体感冒,其治法包括(A)
14、润燥解表(B)滋阴解表(C)益气解表(D)助阳解表65 治疗感冒风热犯表证,宜选用方剂(A)银翘散(B)荆防达表汤(C)荆防败毒散(D)葱豉桔梗汤66 治疗肾虚不纳所致的喘证,宜选的方剂是(A)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B)生脉散合补肺汤(C)保真汤合百合固金汤(D)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67 下列各项中,属于喘证实喘辨证要点的是(A)呼吸深长有余(B)呼出为快(C)呼吸气粗声高(D)呼多吸少68 肺胀的病理因素有(A)热毒(B)痰浊(C)水饮(D)瘀血69 咳嗽的病机是(A)脏病累肺,肺失肃降(B)脾运失健,积湿生痰(C)肝气郁结,气郁化火(D)外邪袭肺,肺失宣发70 喘证的病因病机与下列的哪些因素有
15、关(A)情志所伤(B)外邪侵袭(C)痰浊壅盛(D)肺肾亏虚71 小青龙汤治疗的病证有(A)肺气虚型喘证(B)寒饮伏肺型喘证(C)寒包热型哮证(D)冷哮72 肺胀的病理因素有(A)痰浊(B)湿浊(C)血瘀(D)水饮73 肺痨的主症有(A)身体日渐消瘦(B)咳嗽、咳血(C)喘促、气短(D)潮热、盗汗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 18 卷,162 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内容丰富。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
16、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着是晋.王叔的脉经,内容是:(1)提倡“寸口诊法”。(2)明确了:左寸主心与小肠,关主肝胆,右寸主肺与大肠,关主脾胃,两尺主肾与膀胱的三部脉位。(3)描绘了浮、芤、洪、滑、数、促、弦、紧等 24 种病脉的脉象形态及其所主病证。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的是难经。【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叙述了
17、藏象、经络、腧穴、标本、九针、刺法、诊法、病证、治法等内容;集魏晋以前针灸经络理论之大成。首先提出了“阿是穴”的是唐.孙思邈。【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清.王清任字勋臣着医林改错,主要贡献为: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发展了瘀血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对中医学气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构成“形与神俱”的有机整体。【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局部病变常是
18、整体病理变化在局部的反映,故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在探求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立适当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都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确立的治疗原则。【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考研 中医 综合 内科学 肺系病证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