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2007年药剂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2007年药剂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2007年药剂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药剂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 0.0005g,故应先制成(A)10 倍散(B) 50 倍散(C) 100 倍散(D)500 倍散(E)1000 倍散2 能够避免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首关效应)的片剂是(A)舌下片(B)咀嚼片(C)分散片(D)泡腾片(E)肠溶片3 关于物料恒速干燥的错误表述是(A)降低空气温度可以加快干燥速率(B)提高空气流速可以加快干燥速率(C)物料内部的水分可以及时补充到物料表面(D)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过程完全与纯水的气化情况相同(E)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4 在进行脆碎度检查时,片剂的减失重量不得超过
2、(A)0.001(B) 0.005(C) 0.01(D)0.015(E)0.025 软胶囊囊壁由干明胶、干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A)1:(0.2 0.4):1(B) 1:(0.20.4):2(C) 1:(0.40.6):1(D)1:(0.4 0.6):2(E)1:(0.40.6):36 软膏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A)粒度(B)装量(C)微生物限度(D)无菌(E)热原7 适合于药物过敏试验的给药途径是(A)静脉滴注(B)肌内注射(C)皮内注射(D)皮下注射(E)脊椎腔注射8 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A)在 60加热 1 小时热原不受影响(B)在 1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
3、解(C)在 180加热 34 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D)在 250加热 3045 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E)在 400加热 1 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9 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B)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D)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E)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10 关于常用制药用水的错误表述是(A)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B)纯化水中不含有任何附加剂(C)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D)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E)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11 属于非离子型
4、表面活性剂的是(A)肥皂类(B)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C)脂肪族磺酸化物(D)聚山梨酯类(E)卵磷脂12 混悬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A)溶解度的测定(B)微粒大小的测定(C)沉降容积比的测定(D)絮凝度的测定(E)重新分散试验13 具有 Krafft 点的表面活性剂是(A)十二烷基硫酸钠(B)蔗糖脂肪酸酯(C)脂肪酸单甘油酯(D)脂肪酸山梨坦(E)聚山梨酯14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不包括(A)水解(B)氧化(C)异构化(D)结晶(E)脱羧15 关于包合物的错误表述是(A)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加合而成的分子囊(B)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C)药物被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D)包
5、合物具有靶向作用(E)包合物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6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是(A)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C)包衣(D)控制粒子大小(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17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A)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B)通过汗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C)通过皮肤毛囊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D)通过皮脂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E)透过完整表皮进入表皮层,并在真皮积蓄发挥治疗作用18 粒径小于 3m 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6、A)骨髓(B)肝、脾(C)肺(D)脑(E)肾19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大致是(A)散剂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B)包衣片剂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液水溶液(C)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D)片剂胶囊剂散剂水溶液混悬液包衣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包衣片剂20 关于促进扩散的错误表述是(A)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扩散(B)不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C)有饱和现象(D)存在竞争抑制现象(E)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21 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A)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 1840 岁,体重为标准体重10%的健康自愿受试者(B)在
7、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首先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C)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药物的 10 个半衰期(D)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 35 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 Cmax 的1/101/20(E)服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22 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k0 是零级滴注速度(B)稳态血药浓度 Css 与滴注速度 k0 成正比(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 99%,需滴注 3.32 个半衰期(E)静滴前同时静注一个 k0/k 的负
8、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23 常见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是(A)溶解度改变(B)分散状态改变(C)粒径变化(D)颜色变化(E)潮解24 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B)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C)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D)易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多为口服给药(E)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25 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B硫酸钙 C微晶纤维素 D淀粉 E糖粉 25 黏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硬度,但吸湿性较强的辅料是26 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黏合剂” 使用的辅料是27 可作为黏合剂使用和胃溶型薄膜包衣的辅料是28
9、A普通片 B舌下片 C糖衣片 D可溶片 E肠溶衣片 28 要求在 3 分钟内崩解或溶化的片剂是29 要求在 5 分钟内崩解或溶化的片剂是30 要求在 15 分钟内崩解或溶化的片剂是31 A维生素 C104g B依地酸二钠 0.05g C碳酸氢钠 49g D亚硫酸氢钠 2g E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上述维生素 C 注射液处方中 31 用于络合金属离子的是32 起调节 pH 的是33 抗氧剂是34 A5:2:1 B4:2:1 C3:2:1 D2:2:1 E1:2:1 干胶法制备乳剂是先制备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 34 植物油:水:胶35 挥发油:水:胶36 液体石蜡:水:胶37
10、A界面缩聚法 B辐射交联法 C喷雾干燥法 D液中干燥法 E单凝聚法 37 在一种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微囊的方法是38 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是39 通过在分散相与连续相的界面上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生成微囊囊膜以制备微囊的方法是40 A明胶 B聚酰胺 C脂质类 D聚维酮 E-CD 40 适用于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是41 适用于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是42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包合材料是43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43 粉体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称为44 根据沉降公式(Stocks 方程)计算所得的直
11、径称为45 A15% B10% C8% D7% E5% 45 0g 及 1.0g 以下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46 0g 以上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47 A18g B19g C20g D36g E38g 47 某药的置换价为 0.8,当制备栓重 2g、平均含药 0.16g 的 10 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48 某药的置换价为 1.6,当制备栓重 2g、平均含药 0.16g 的 10 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49 A硬脂酸 B液体石蜡 C吐温 80 D羟苯乙酯 E甘油 49 可用作乳剂型基质防腐剂的是50 可用作乳剂型基质保湿剂的是51 A1 天 B5 天 C8 天 D11 天 E72
12、天 51 某药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 k=0.0096 天-1,其有效期 t0.9 是52 某药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 k=0.0096 天-1,其有效期 t1/2 是53 A醋酸纤维素 B氯化钠 C聚氧乙烯(相对分子质量 20 万到 500 万) D硝苯地平 E聚乙二醇 53 渗透泵片处方中的渗透压活性物质是54 双层渗透泵立处方中的推动剂是55 A长循环脂质体 B免疫脂质体 C半乳糖修饰的脂质体 D甘露糖修饰的脂质体 E热敏感脂质体 55 用 PEG 修饰的脂质体是56 表面连接上某种抗体或抗原的脂质体是57 A醋酸纤维素膜 B硝酸纤维素膜 C聚酰胺膜 D聚四氟
13、乙烯膜 E聚偏氟乙烯膜 57 不耐酸、碱,溶于有机溶剂,可在 120、30 分钟热压灭菌的是58 适用于弱酸、稀酸、碱类和普通溶剂滤过的是59 用于酸性、碱性和有机溶剂滤过,并且可耐受 260高温的是60 具有耐氧化性和耐热性能,适用于 pH 值为 1 12 溶液滤过的是61 A洗剂 B搽剂 C含漱剂 D灌洗剂 E涂剂 61 用于清洗阴道、尿道的液体制剂是62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液体制剂是63 专供涂抹、敷于皮肤外用液体制剂是64 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是65 A肝脏 B肾脏 C肺 D胆 E心脏 65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66 吸入气雾剂的给药部位是67 进入肠肝循环
14、的药物的来源部位是68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69 69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70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前停止滴注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71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72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73 按照分散系统进行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A)溶液型(B)胶体溶液型(C)固体分散型(D)乳剂型(E)混悬型74 在某实验室中有以下药用辅料,可以用作片剂填充剂的有(A)可压性淀粉(B)微晶纤维素(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D)硬脂酸镁(E)糊精75 包衣的目的有(A)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部位(B)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C)掩盖药
15、物的苦味(D)防潮、避光、增加药物的稳定性(E)改善片剂的外观76 常用的油脂性栓剂基质有(A)可可豆脂(B)椰油酯(C)山苍子油酯(D)甘油明胶(E)聚氧乙烯(40) 单硬脂酸酯类77 气雾剂的优点有(A)能使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B)药物密闭于不透明的容器中,不易被污染(C)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作用和肝脏的首关效应(D)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 OTC 药物(E)气雾剂的生产成本较低78 注射剂的优点有(A)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D)可迅速终止药物作用(E)可以产生定向作用79 能用于玻璃器皿除去热原的方法有(A)高温法(B)酸碱法
16、(C)吸附法(D)超滤法(E)反渗透法8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包括(A)卵磷脂(B)苯扎氯胺(C)十二烷基硫酸钠(D)脂肪酸单甘油酯(E)脂肪酸山梨坦81 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有(A)制备稳定衍生物(B)制备难溶性盐类(C)制备固体剂型(D)制备微囊(E)制备包合物82 属于天然高分子微囊囊材的有(A)乙基纤维素(B)明胶(C)阿拉伯胶(D)聚乳酸(E)壳聚糖83 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的主要特点有(A)具有靶向性(B)具有缓释性(C)具有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D)降低药物毒性(E)提高药物稳定性84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B)药物溶出速度(C)药物在胃肠道中
17、的稳定性(D)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E)胃排空速率2007 年药剂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倍散的制备。倍散是在小剂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以利于下一步的配制。稀释倍数由剂量而定:剂量 0.10.01g可配成 10 倍散(即 9 份稀释剂与 1 份药物均匀混合的散剂),0.010.001g 配成 100倍散,0.001g 以下应配成 1000 倍散。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片剂的特点。舌下片(sublingual tablets)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
18、性的,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 由于舌下片中的药物未经过胃肠道,所以可以避免药物受胃肠液酸碱性的影响以及酶的破坏,同时也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首过作用) ,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吸收迅速、起效很快。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恒速干燥的特点。在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中水分含量较多,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并扩散到空气中时,物料内部的水分及时补充到表面,保持充分润湿的表面状态,因此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过程完全与纯水的气化情况相同,此时的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取决于水分在物料表面的气化速率,其强化途径有:提高空气温度或降低空气中湿度 (或水蒸气分压 p),以提高传热和
19、传质的推动力;改善物料与空气的接触情况,提高空气的流速使物料表面气膜变薄,减少传热和传质的阻力。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片剂的质量检查。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片重为 0.65g 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约为 6.5g;片重大于 0.65g 者取 10 片。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 100 次。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本试验一般仅作 1 次。如减失重量超过 1%时,可复检 2 次,3 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过 1%,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胶囊剂的
20、制备。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剂型成立的基础,它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 水=1:(0.4 0.6):1 。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中国药典2005 年版在制剂通则项下规定,软膏剂应作粒度、装量、微生物和无菌等项目检查。另外,软膏剂的质量评价还包括软膏剂的主药含量、物理性质、刺激性、稳定性的检测和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和经皮扩散等项目的评定。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皮内注射系注于表皮和真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 0.2ml 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如青霉素皮试等
21、。8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耐热性。一般说来,热原在 60加热 1 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在 18034 小时、250 3045 分钟或 6501 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虽然已经发现某些热原具有热不稳定性,但在通常注射剂灭菌的条件下,往往不足以破坏热原,这点必须引起注意。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概念。热原(pyrogens)从广义的概念说,是指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
22、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lip opolysaccharide)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因而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热原= 脂多糖。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异。热原的分子量一般为 1106 左右。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常用制药用水的知识。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的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是常用的制药用水。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
23、于注射剂的配制。注射用水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媒。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的分类。A、 B、C 均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E 项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混悬剂的质量评定包括流变学测定和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和重新分散试验。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的性质。Krafft 点系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 点,Krafft 点越高的表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2007 药剂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