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与解析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由在于(A)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D)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2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B)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保持质的稳
2、定性,这种变化是(A)量变(B)质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性,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D)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5 下列观点包含着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原理的有(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6 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一观点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
3、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7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它决定生产力的水平(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9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对为什么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
4、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作了精辟的分析,树立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典范。在阶级社会,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A)历史分析方法(B)阶级分析方法(C)逻辑分析方法(D)具体分析方法10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1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A)私有制原则(B) “主权在民” 原则(C)人权原则(D)分权与制衡原则12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人力资本输出1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的依据是(A)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B)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5、的领导核心(C)它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队的政党(D)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政党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理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15 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16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
6、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17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A)实践(B)规律(C)意识(D)人18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19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C)承认具体真
7、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20 “知识就是力量 ”,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21 列宁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2 马克思说:“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这句话说明(A)社会关系处于不
8、断发展变化之中(B)人的本质是从所有客体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C)社会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地位(D)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23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时间的矛盾24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固定资本25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 m(B)绝对 m(C)相对 m(D)m26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主要受益者是(A)所有
9、国家(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发展中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27 马克思在 19 世纪 70 年代、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都曾经认为(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主要趋势(B)武装夺取政权已提到日程上来(C)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D)暴力是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2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它们之间(A)两种意识形态平行发展(B)存在长期的有条件的斗争性(C)存在暂时的无条件的同一性(D)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三、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
10、的指定位置上。28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古时候有一神话故事说,有一次土地爷外出,临行前嘱咐儿子们把祈祷者的话记下来。他走后,来了 4 个祈祷者;船夫祈祷赶快刮风,果农祈祷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行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土地爷的儿子们,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很快,土地爷回来了,看了儿子们的记录,便在上面批了 4 句话:刮风莫刮果树园,刮到河边好行船;白天天晴好走路,夜晚下雨润良田。如此一来,4 个不同的祈祷者都如愿以偿,皆大欢喜。材料 2西施是我国春秋时代的美女,她心口经常疼痛,走路时总是按着胸口皱着眉头,在街头也是这样。邻居东施是一个长得很丑的女人。她看到西施按
11、心皱眉走路的样子很美,便仿效着西施的姿势,皱眉蹙额,手按胸口,在大街上蹒跚而行。那样子不但不美,反而更加丑陋。村里人见她这种忸怩作态的怪样子,无不嗤之以鼻,一见她走来就把大门关上,谁也不愿意理她了。29 土地爷的高明之处何在?30 东施的做法错在哪里?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40 答案与解析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正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
12、规律(A);作为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D);作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C),所以其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选项 B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之一,但非根本特点,其同时又是所有哲学的共同特点。所以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物质性。选项 ABC 都是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选项 D 虽然正确,但与此题无关,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13、“保持质的稳定性”,说明事物处于量变而非质变阶段,选项 B、D 都是质变,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题干的意思是:即使再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这表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同时也表明“巧妇”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具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即有米)。所以,正确选项是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
14、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间接经验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BC 选项都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是正确观点;D 选项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问题,与题干无关。所以正确选项是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真理和谬误是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4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