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6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 萨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意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B)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C)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D)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3 近代英
2、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5 建筑单位或者建筑师总是先设计图纸再施工,最终盖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6 事物的质变和量变是非常复杂的。其中,部分质变是指(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
3、中有局部性和阶段性的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7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8 实践和认识之间要经过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目标,那么,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飞跃是指(A)从事物形式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全体的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肯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9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
4、服时,给人的感觉是收缩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瘦;当一个人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扩张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胖。这种穿不同条纹的衣饰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表明(A)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10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人民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B)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11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A)社会革命表现出来的(B)社会生产关系表现出来的(C)社会制度表
5、现出来的(D)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的12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13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A)简单再生产(B)资本积累(C)物质资料再生产(D)可变资本14 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总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总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15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
6、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和防止经济危机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A)实践性(B)发展性(C)永恒性(D)科学性与革命性17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其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在其研究对象中,科学社会主义是(A)理论基础(B)运用过程(C)目的与归宿(D)核心和理论结论18 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7、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我思故我在(C)心生万物,心外无物(D)理在事先19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C)时空是相对的(D)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20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就是运动,不存在静止(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21 马克思指出:“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
8、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告诉我们(A)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2 正所谓,一看书就不开心了,一不开心就不看书了,一不看书就开心了,一开心一天就过去了。临近考试时,就像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段话表明时间具有(A)三维性(B)有限性(C)不可逆性(D)一维性23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
9、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24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任务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下对现象和本质的概念表述正确的有(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B)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C)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D)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即使假
10、象也是本质的表现25 下列说法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D)坚持辩证法26 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应该看到它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C)社会物质生活最重要的条件(D)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27 以下关于剩余价值与利润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有(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
11、8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被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具有的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表现为(A)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B)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经济上保护自由竞争、等价交换(D)政治上推崇自由、民主、平等29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局限性在于它没有(A)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B)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30 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
12、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A)一种科学的理论(B)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C)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D)所有人追求的社会理想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题于是列宁的名言,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不仅反映”承认了物质的第一性,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而且创造”,是在“反映”基础上的“创造”,坚持了意识的能动性。B 选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
13、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C 选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元气等)出发,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D 选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选项B 并不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
14、哲学是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恩格斯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在 19 世纪 80 年代末期;选项 C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选项 D 的错误在于,黑格尔也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必然陷入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和实在基础。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A,D
15、 选项都主张世界的物质性;C 选项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其弟子克拉底鲁提出的,是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所导致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正确的意识对物
16、质发展起促进或积极的作用;其二,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发展起阻碍或消极的作用。建筑单位或是建筑师总是先设计图纸,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图纸作为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仍然来源于实践,而非头脑中本来就存在的。A,B 选项表述错误;C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部分质变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性和阶段性的质变。因此,部分质变分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形式。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3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