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3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品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的意思是( )(A)商品的本质不是物质的(B)商品的本质是精神的(C)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D)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精神关系2 被马克思称为“ 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的是( )(A)商品转换为货币(B)货币转换为资本(C)劳动力转换为商品(D)自然经济转换为商品经济3 以下论断中。成立的是( )(A)自然物可以成为商品(B)用来交换的自然物才是商品(C)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D)既是劳动创造的又用于交换的才是商品4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的准确意思是( )(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B)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没有价值(D)没有价值就一定没有使用价值5 在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是( )(A)价值既源于自然也源于人类劳动(B)使用价值既源于自然也源于人类劳动(C)使用价值只能源于自然(D)价值只能源于自然6 在下列关系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范畴是( )(A)价值与使用价值(B)价值与交换价值(C)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格7 就价值和使用价值而言,同一个人不能同时占有二者。这里的“人” 准确的是指( )(A)同一个生产企业
3、里的员工(B)同一个家庭里的成员(C)买卖双方里的一个(D)某一个社会成员8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 )(A)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C)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D)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9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不变(C)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减少(D)单位时间内生产
4、的价值的数量增多10 在以下经济行为中,履行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A)用一块钱购买了一瓶汽水(B)一块钱可以购买一瓶汽水(C)先拿了一瓶汽水改天再付一块钱(D)借朋友的一块钱准备去买一瓶汽水11 “先取货后付钱 ”意味着货币在履行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12 以下价值与价格相互关系的论断中,错误的是( )(A)价值与价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物质基础(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会有价格(D)有价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13 一台从商店里面购买回来、使用几年后发生了故障、无法使用而被废弃的冰箱( )(A)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
5、但没有价值(C)价值、使用价值都没有(D)价值、使用价值都有14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15 商品经济的产生需要一些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在生产力方面所需要的条件是( )(A)自然经济(B)社会化大生产(C)生产资料公有制(D)生产资料私有制16 马克思说:“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是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
6、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有物的有用性,它就有价值(D)物越有用就越有价值17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商品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宣传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18 在以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A)货币成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B)资本成为货币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C)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转化成为货币的前提19 商品生产过程的劳动二重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D)
7、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0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社会发展是“ 历史合力” 运动的结果(B)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C)社会发展完全是由必然性支配的,与历史主体的作用无关(D)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21 在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有( )(A)在商店里面正在进行交易的电视机(B)在商店里面想出售但是无法出售出去的电视机(C)降价出售的电视机(D)从商店买回来后无偿捐助给希望工程的电视机2
8、2 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关系的论断,错误的有( )(A)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C)价值是商品的特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共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3 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关系的论断,正确的有(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24 在下列论断中,成立的有( )(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抽象劳动决定价值,具体劳动决定使用价值(C)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D)抽象劳动决定
9、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决定价值25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后果有( )(A)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价值量增加(B)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价值量不变(C)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包含的价值量下降(D)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包含的价值量下降26 以下论断。正确的有( )(A)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价值、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价值,社会劳动决定使用价值(D)私人劳动决定抽象劳动,社会劳动决定具体劳动27 货币产生所导致的后果有( )(A)使整个
10、商品世界发生了分化(B)促进商品交换(C)造成买卖脱节(D)加大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28 价值规律揭示了( )(A)构成价值的实体(B)价值量的决定(C)价值的作用(D)价值的转化29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有( )(A)仅能够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不能调节宏观经济活动(B)既能够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也能调节宏观经济活动(C)只能调节经济客体的状况,不能调节经济主体的行为(D)既能调节经济客体的状况,也能调节经济主体的行为30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有(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变动(B)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随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而变化(C)价格
11、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也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且制约供求关系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产品的相互交换这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着各经济单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流必须采取等价有
12、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所以,商品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催生的,它的存在也反映了这种生产关系。回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商品不是物“里的“物”,不是哲学里面与“意识”对立的“物质”的意思,而是与“自然”相对应的“社会”的意思。也就是说,商品的本质,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销售并转换为货币。产品能否交换出去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但在私有制基础上,这种转换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商品生产者,而且取决于消费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还存在利益和意愿的差别。所以
13、,这种转换重要而惊险,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其一,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不能是自然物;其二,要用于交换或者叫做以交换为目的,不是用于自我消费或者无偿送给其他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和 D 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分为商品和非商品,只要是非商品,都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物品的共性,任何东西都具备;而价值是商品的特性,只有商品才具备。B 和 C 都是
14、正确的。但其中的 B 和题干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也不能选。只有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商品的二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物的有用性。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的源泉则有两个,既可以来源于自然,也可以来源于人类的劳动创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价值与
15、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与价格,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在交换关系中,进入其中的人被分为买方和卖方。在商品交换的一瞬间,买方让渡了价值,得到了使用价值,而卖方则相反。只有进行商品交换,才会形成这种人与人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所以,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分子越大) ,则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劳动生产
16、率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正向关系。相反,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分母)越多,则劳动生产率就越低。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反向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论是社会的还是个别企业的,肯定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所以 A 正确,相应的Bc 都错误。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不是生产价值的效率,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相同而不是增多。所以 D 不正确
17、。【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货币的职能有:其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标准。也就是标价。其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其三,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其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清偿债务、交付赋税、支付租金以及发放工资时所履行的职能。其五,世界货币。它是指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履行货币的职能。在这个题目中,A 是货币履行流通手段职能; B 是履行价值尺度职能;C 履行的是支付手段;而 D 不属于货币的职能,是人与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知识模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8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