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5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的时期包括( )(A)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由这些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决定的(C)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决定的(D)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3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
2、性和长期性,是因为(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4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恩指出:“每个科学阶段都和当时的哲学体系有着相互影响,科学给哲学体系提供观察事实,同时从哲学中接受思想方法。”这说明( )(A)哲学是“ 科学之科学”(B)科学只有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才能得到发展(C)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D)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的方法论的影响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大实践意义是(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哲学基础(B)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哲学基
3、础(C)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6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静、动,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7 从土族格赛尔中人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主宰者有三:长生天居第一,佛居第二,可汗居第三。其中长生天是永恒的、至高无上的,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体,他不但创造世界万物,而且主宰世界万物。佛也是永恒的,其地位仅次于长生天,佛通晓天
4、地之间的一切机密,能影响世界万物的发展,但自身已超然物外,自由无比。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B)肯定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D)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8 做任何事情都要“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C)间接经验是不重要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9 我们要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 )(A)创造条件使好的可能性成为现实(B)把坏的可能性转化为好的可能性(C)让坏的可能性不要成为现实(D
5、)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10 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 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11 要建立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必须( )(A)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B)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去消灭资本主义(C)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去和资本主义保持一致(D)掌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2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6、律的认识。这“ 三大规律 ”( )(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1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4 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 )(A)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C)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D)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15 伊拉克与美国的各种矛盾冲突持续了多年,2003 年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
7、美伊之间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结局是萨达姆政权的垮台,美国掌握了伊拉克的主权。这反映出来的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 )(A)使伊拉克国家军事实力下降(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D)支持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16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五个“统筹” 体现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C)内外因的辩证关系(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7 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 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的一次性卫生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 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竞相降价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从哲学上
8、给我们的启示是( )(A)利与弊、好处与坏处是对立统一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相统一(D)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表现出来的18 2003 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非典疫情,经过科研人员连续攻关,最终掌握了非典病毒的发病机制,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住了非典,战胜了非典。这一事实充分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A)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规律都是可以认识、把握与改造的(C)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D)世界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19 对“8”可做有益的理解和猜测,也可从反面做多方面的解释。如从正面看:“八”字像“人”,人者,万物之灵,世界主
9、宰,最富创造性。“八”字如“ 人”,有收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八” 字形状近似 “”,三角形的最大特点是稳定性,谁不想稳固而不衰呢?从反面看: “八”字无底,上小下大,不仅是欲壑难填,而且是人不敷出。“八”如有裂缝的屋顶,可谓屋漏偏遇连阴雨。 “八”字笔势,左右均向下,可谓连走下坡路,求财,求官,求幸福,若走此道可就没多大指望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题干所指的“ 联系” 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题干所指的“联系”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C)主观任意“联系” 也是有道理的(D)题干所指的“ 联系” 是子虚乌有的20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有利有弊,总体上利大于弊。在这一基本判断之下,有两个
10、值得重视的特点:其一,这种利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其二,具体部门内的利弊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看法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21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这一观点( )(A)将导致机械决定论(B)将导致非决定论(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D)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22 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
11、了。这一命题表明(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B)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C)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3 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的是( )(A)真理是相对的(B)真理是具体的(C)真理是绝对的(D)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24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 )(A)坚持以马克思主
12、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一切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提高(B)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C)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D)坚持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26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下面哪些观点说明了这句话?( )(A)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运动方式(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特殊本质内容和现实基础(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社会规律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27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
13、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从而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B)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社会规律(C)社会规律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外(D)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8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 当作 “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 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C)客观规律作用是无条件的(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29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
14、再分的单元。”整个 19 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 1897 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 1900 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30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
15、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B)他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5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
16、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
17、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长期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
18、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并且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首先,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
19、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埃德加.莫兰也指出,“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成为非正规的哲学家”。其次,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的方法论的影响。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作用。最后,在哲学和科学关系问题上,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是旧哲学在哲学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没有科学地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和升华;各门具体科学
20、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各门具体科学以理论指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 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选项 B 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
21、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它囊括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二者的区别表现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并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同时,静止却是物质存在的状态之一,即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的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题干的观点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它具有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即肯定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而不是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因此,BD 为正
22、确选项,而 A被排除。进一步地,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因此,C 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具体表现的理解和把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仔细阅读毛泽东同志著作和总结“左“倾错误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陈云同志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陈云同志说:“不唯上,并不是上边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2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