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唯物史观)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唯物史观)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下列概念中表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形态4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2、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5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7 “
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阻隔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浅浅的海峡 ”,在今天被两岸直航的包机轻盈地直接飞越。正是两岸的亲情、共同的利益,让两岸的关系一步接着一步向前发展。“飞起来了,就不要再停下来”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这一愿望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总是处在绝对运动之中,静止是不存在的(B)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比量变更重要(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8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指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 )(A)一定社会的经济体制(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
4、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9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下列完全属于意识形态的一组是( )(A)思想、道德、艺术、国家政治制度(B)艺术、哲学、道德、军队、法庭(C)道德、政党、思想、艺术(D)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A)革
5、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B)国家政权问题(C)经济发展问题(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3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这
6、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4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词语不断涌现,例如,“神马”“浮云”等,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主要说
7、明(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人类具有超凡的创造力(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16 1978 年 12 月,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什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17 i 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喻指( )(A)经济基础
8、决定于上层建筑(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18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A)唯物史观(B)群众路线(C)唯物辩证法(D)群众观点19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20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21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9、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23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8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 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
10、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4 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B)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C)手推磨产生
11、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2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 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 三论五说 ”: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上述材料说明( )(A)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B)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C)与自然科学相比
12、,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D)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26 2011 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A)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B)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C)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D)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27 关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C)历史是人
13、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历史条件制约(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一定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制约2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9 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30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14、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31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同时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3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3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
15、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34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 的根源35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36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
16、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37 “时势造英雄 ”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3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并不排斥自然属性(C)人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存在着固定不变的人性,人类所共有(D)马克思主义人
17、性论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
18、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来源:新华网材料 2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 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
19、业化。请回答:(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2)结合材料 2,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4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中国古代思想家说:“ 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材料 2毛泽东指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
20、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 ”、“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 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 80 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
21、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以上材料所包含的历_史唯物主义原理。(2)分析材料 l 观点的合理性及局限性。(3)结合材料 1、2、3 并联系现实分析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41 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一组材料:材料 1马克思曾明确地说“ 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
22、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材料 2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做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 3技术悲观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回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长。材料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唯物史观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