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895 年 4 月 17 日,日本通过强迫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强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6 天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 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归还给中国,史上称之为“ 三国干涉还辽 ”。促使“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抵抗(B)列强在争夺中国过程中的矛盾(C)日本更需要 3000 万两的“赎辽费”(D)三国为了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早期和后期提出的社会改
2、革方案,其共同点是(A)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B)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D)都代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3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光绪帝被囚禁(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D)帝国主义的破坏4 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是在(A)清末“新政 ”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 “预备仿行宪政” 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5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 1923 年的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6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
3、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前资本主义社会7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A)党的政治路线问题(B)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C)土地革命的政策问题(D)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8 提出“反对华北自治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的运动是(A)五四运动(B)一二 九运动(C)二七罢工(D)新文化运动9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事件是(A)淞沪战役结束(B)南京沦陷(C)广州、武汉失守(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出
4、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性质的变化(B)农民的利益和要求(C)民主革命纲领和任务(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没收官僚资本12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主要标志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C)全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3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D)中共八大的召开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5、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指的是(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5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B)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D)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16 中国同盟会被称作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B)有
6、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建立了从中心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17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主要是(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8 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A)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B)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C)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D)“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19 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 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
7、义革命的界限,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B)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指挥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C)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D)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20 在抗战时期,下列对游击战的地位表述正确的是(A)游击战具有战略地位和全局性意义(B)为抗战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C)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D)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21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
8、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22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表现在(A)帝国主义遭到削弱(B)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C)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D)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23 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是(A)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B)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C)苏联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了世界强国(D)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各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24 20 世纪新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9、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C)爆炸了第一颗氢弹(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三、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前进的信心。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10、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科技大国行列,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 1978 年到 201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645 亿元增长到 519322 亿元,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43 元增加到 36 4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34 元增加到 7917 元;我国进出
11、口总额从 206 亿美元提高到 38 6676 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 10000 亿美元。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网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社会发展历程请回答,我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2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 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 500
12、0 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 年 7 月 1 日)材料 2胡锦涛总书记在“ 七一”重要讲话中,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特别是党的 90年历史的回顾中得出了“ 四个选择 ”的最重要的历史结论。并且指出,事实充分证明了,这“四个选择 ”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胡锦涛还指出,经过 90 年的奋斗、创造、积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三项伟大成就,并且要求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摘编自新华网27 胡锦涛同志在讲
13、话中总结的“三件大事” 、“四个选择”和“ 三项成就”指的是什么?28 结合中国历史发展过程,谈谈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做出“ 四个选择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中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是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A 选项,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抵抗,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但是不能成为促使“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日本
14、是被迫归还辽东半岛的,因而 C 选项的理由不成立;D 选项,包括三国在内的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因而,不可能想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B 选项正确的原因在于,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于是出现了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还辽。【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与理解性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B、C 项
15、是资政新篇的意义和主张。D 说法错误。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识记性与理解性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 选项其实都是 C 选项的具体表现。D 选项离题较远。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末“新政”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06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并下令正式废除科举制度;B 选项只是讨论,并未真正废除;C 选项和 D 选项时期,科举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故 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3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