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
2、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是( )(A)论十大关系(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双百”方针3 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墼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这里,毛泽东认为 ( )(A)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要适当地调整三者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B)中国应该走以轻工业、农
3、业为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C)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应该让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超过重工业(D)从长远来看,应该彻底扭转农轻重的发展重点,向农业和轻工业方向倾斜4 “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 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毛泽东在此论述了(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C)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 1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讲话时,提出了促进社会
4、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即(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D)“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6 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C)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7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还有阶级矛盾,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根本任务已经是( )(A)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B)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新的生产关系(D)保护和发展生产力8 在经济建设上,中共八大坚持的方针是( )(A)反对“
5、左 ”倾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反对 “右” 倾保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9 1956 年 12 月,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 的是 (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思想10 1957 年整风运动采取的形式是( )(A)闭门整风(B)开门整风(C)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D)批评和自我批评11 认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在( )(
6、A)中共八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中共八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12 人民公社实行的体制是( )(A)“一大二公 ”(B) “一平二调”(C) “政社合一”(D)队为基础、三级所有13 决定从 1961 年起在两三年内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八届八中全会(B)中共八届九中全会(C) “七千人大会”(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14 提出“四个现代化 ”宏伟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一届人大一次会议(C)二届人大一次会议(D)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5 邓小平曾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
7、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 ”的或右的错误, “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 “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 “文化大革命”(D)农村人民公社化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C)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D)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
8、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1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A)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人民大众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B)属于社会主义体系(C)具有过渡性质(D)资本主义社会19 以下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有(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B)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
9、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C)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D)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 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主要是三类,它们是( )(A)国营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21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有(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现有工商业的调整(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22 新中
10、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为此,新生的共和国着重抓了的任务有 (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D)加强党的自身建设23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 )(A)解放贫苦农民(B)完成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历史任务(C)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D)废除土地私有制24 没收官僚资本,对于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A)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B)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C)建立了稳定的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D)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提供了条件25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
11、)“不要四面出击 ”(B) “另起炉灶”(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26 以下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有( )(A)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C)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D)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强执政党建设,在全党范围开展的重大举措主要有( )(A)整风运动(B)整党运动(C) “三反” 运动(D)“五反”运动28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12、轨道、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的重大举措。这些措施的实行表明( )(A)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实际上已经开始了29 建国初期,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有( )(A)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B)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C)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
13、识发生了变化30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因为(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D)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毛泽东说过:“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 195
14、6 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从 1 956 年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论十大关系是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故B 正确。 C 是毛泽东的原话,但与 AD 的评价一样,并不符合后来的历史发展,均不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从 1956 年 2 月到 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计划等 34 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2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