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9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9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94及答案与解析.doc(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294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世变事易,词语的界定也会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 ”;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 “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 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是整个
2、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3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骤雨般的、短促的情绪状态,比如狂欢、暴怒等等。积极而健康的激情能够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巨大潜力,调动体力和脑力,使人产生出创造性的冲动,并成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其他活动的强大动力。激情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反映出( )(A)意识的无限潜能(B)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4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5
3、 卢梭在论人累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6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的感觉是收缩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瘦;当一个人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扩张感,它会显得这个人稍胖。这种穿不同纹路的衣饰最后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的情况在哲学上表明(A)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4、)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7 从古到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记录,都在存储。从古代的石刻、竹简,到布料、纸张,冉到光盘、闪存,存储一直在变得更简单、数据更庞大,在电脑乃至于互联网领域,短短十年间,存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容量的软盘到超大容量的移动硬盘,从便携的大容量光盘到更小体积的优盘,从实体介质到基于网络的云存储。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事物发展是矛盾推动的结果8 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
5、,“等价交换” 的要求表现为(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C)交换双方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9 马克思指出:“ 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A)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的劳动积累(B)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C)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价值增殖10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培育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中国精神。现阶段,我们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是赋予中国精神时代内涵,成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
6、中国奇迹的强大精神支撑。而中国精神具有的时代内涵的核心是(A)改革创新(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爱国主义(D)全国各民族大团结11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当前形势下,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B)农业现代化,着力促进农民增收(C)城乡发展一体化(D)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2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7、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是(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B)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C)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D)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必,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C)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4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
8、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上述不平等条款体现在下列哪个条约(A)马关条约(B) 辛丑条约(C) 南京条约(D)中法新约15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作为本阶级的政治利益代言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是(A)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留日和留美学牛16 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后,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孙中山的思想发生
9、了重大转变,开始积极堆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而最终促成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孙文一越飞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C)二七惨案的发生(D)国民党一大宣言17 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了一系列战役,节节抵抗日军的入侵,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图谋。其中,属于战略相持阶段的战役是(A)南昌战役(B)忻口战役(C)徐州战役(D)武汉战役18 门捷列夫说:“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所以和谬误相对立
10、(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等同、相互转化的(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D)只要在谬误中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19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A)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0 毛泽东同志指出:“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
11、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2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2 下列属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3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
12、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4 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围,因为(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25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26 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
13、群众创造作用就必须( )(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B)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27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28 列宁说:“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9 实践之
14、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 )(A)具有直接现实性(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30 近年,出现了很多网络流行语,像“高富帅”“屌丝”“正能量”等,但流行语,中“正能量”位居榜首,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的作用表现为(A)具有指导作用和预见作用(B)具有动力作用和激发作用(C)在认识和实践中占主导地位(D)是一种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31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A)人们的物质
15、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音乐、话剧等艺术形式32 1984 年 4 月 9 日,世界上第一座实验室用的“无人工厂” 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建成,并开始进行试运转。“ 无人工厂 ”里安装有各种能够自动调换的加工工具,从加工部件到装配以至最后一道成品检查,都可在无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这项成果必将进一步加快整个制造业的“ 工厂自动化 ”进程。“无人工厂”本质上(A)是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B)使得剩余价值生产可以脱离雇佣工人的活劳动(C)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D)不能创造剩余价值33 “你永远不能控
16、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34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 ( )(A)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B)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物质条件的限制(C)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消除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35 在当代中国,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坚持以广
17、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B)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C)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D)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36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 )(A)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B)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C)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37 恩格斯说:“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
18、识(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38 马克思指出:“ 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的王国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是( )(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39 恩格斯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 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
19、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关于自由和必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共产主义实现了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C)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D)共产主义是自由的最高表现形式40 1928 年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是红军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对 1927 年冬至 1928 年冬土地斗争经验的总结,主要包括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如何分配及分配数量、征收土地税、红军人员土地的耕种办法等内容。由于缺乏经验借鉴,井冈山土地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A)没收一切土
20、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B)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C)禁止土地买卖(D)强调了绝对平均分配土地41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土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 ”,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具有十分深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这里面包含着(A)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B)对我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C)对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深刻认识(D)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42 1894 年中口甲午战争,邓世吕、林永升以身殉国,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而 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
21、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让西方列强争夺、瓜分中国达到高潮。甲午战争成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起点,其原因是(A)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达到顶峰,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开始(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C)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43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是(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人权保障(D)正当程序44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
22、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包括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以及(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个人活动的适应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5 2014 年 5 月 21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并指出,安全应该是包容的。“安全应该是包容的”是指(A)把亚洲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地区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动力(B)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C)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D)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46 2014 年 9 月 21 日,习近平
23、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C)大团结大联合(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三、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7 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趁机而入。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
24、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请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述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48 说明人类历史上存在的“超越” 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一致性。49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评述以下论断:“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4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获奖演说讲故事的人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模拟 29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