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9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9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290及答案与解析.doc(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290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3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4 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
2、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哲学是(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科学之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具体规律的科学6 人们常说“ 心想事成” ,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7 范缜说:“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
3、;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A)唯物论(B)唯心论(C)形而上学(D)可知论8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9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
4、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0 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 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人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 半截子 ”主要指的是( )(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1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是( )(A)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
5、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对运动是否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性的不同回答12 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13 萨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意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是因为(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B)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C)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D)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
6、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5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6 列宁的物质定义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区别,这就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正确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D)正确解决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17 列宁说:“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
7、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 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 )(A)物质能否被意识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能否相互转化(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18 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国外已出现一批新式高级经理职务,即“知识主管” ,传统物质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 )(A)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B)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世界最终将统一于意识19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
8、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叶,病人竞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0 在新时期,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创意可以变成财富。我们可以从哲学上这样来看待创意产业( )(A)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时代的发展使得精神也可以具有第一性21 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
9、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其是(A)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D)不可知论22 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10、23 某资本家投资办工厂,预付资本总额为 240 万元,其中不变资本 200 万元,可变资本 40 万元,假定剩余价值率为 100,则该工厂的利润率为(A)10(B) 167(C) 35(D)10024 剩余价值用于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为 100,表示(A)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一半为资本家无偿占有(B)工人一天的全部劳动时间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C)工人一天劳动时间里,为自己劳动与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相等(D)工人一天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
11、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五位一体(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加强党的领导26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是(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B)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C)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D)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27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C)处理好按劳分配和其他收入分配方式的关系(D)处理好经
12、济建设为中心和“五位一体” 总布局的关系28 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C)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实现中国梦29 20 世纪 20 年代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并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大革命的起点是(A)五卅运动(B)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创立(C)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D)北伐战争开始30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近代史上抗击外敌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B)中国
13、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D)与美国、英国、苏联的协同作战31 1946 年,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为了应对挑战,并且最终打败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作战原则是(A)打仗与土地改革、人民民主运动紧密结合(B)深入敌后,把战火引向国统区(C)以战略防御为主,战略进攻为辅(D)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2 由于“大跃进 ”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 1959 年到 1961 年发生了严重困难。为了应对困难,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上进行了重大转变,指导方针
14、转变为(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33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这表明(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B)爱国主义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34 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实现法律公平正
15、义的前提是(A)政治制度科学合理(B)指导思想多元化(C)立法公正(D)程序公正35 2014 年 4 月 24 日,以色列宣布中止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其直接原因是(A)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伊斯兰抵抗运动 (哈马斯)宣布达成和解协议(B)巴方单方面宣布申请加入 15 个国际条约(C)以方不接受美国的调停(D)以方拒绝按照此前协议释放最后一批巴在押人员36 2014 年 5 月 21 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峰会的主题为(A)消除恐怖主义,促进文明对话(B)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C)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D)变革创
16、新,携手共进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37 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还有一定的市场,还能被一部分人所接受,是因为( )(A)形而上学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认识方法(B)形而上学在日常经验的范围内有其存在的理由(C)形而上学如实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D)形而上学所执着的那个“片面” 确实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存在3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在物质观上的区别是( )(A)是否承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物质局限于自然界还是也包括人类社会(C)是否认为意识是物质所派生的
17、(D)把物质理解为某种物质结构及其属性还是理解为客观实在性39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A)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C)坚持了世界的物质多样性统一,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40 “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1 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不
18、可分,这表明( )(A)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B)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C)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统一性(D)时间、空间是人天赋的认识能力42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 )(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和改造实现的(B)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4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其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44 马克思说:“ 社会生
19、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包括 ( )(A)实践既是社会历史的客体,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5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46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包括( )(A)物质生活领域(B)政治生活领域(C)家庭生活领域(D)精神生活领域47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具体体现为( )(A)思想文化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
20、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C)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8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49 人在实践中要改造客观世界,又要改造主观世界,二者的关系是(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主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客观世界(B)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主观世界
21、在实践基础上能够正确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50 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同一的(B)意识从其本质来说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指挥物质51 “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想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这句话表明( )(A)幻想是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B)意识来源于物质(C)幻想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D)意识是人脑的主观反映5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
22、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A)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B)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C)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D)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3 近年来,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 ”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A)人
23、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B)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C)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D)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54 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是社会的产物(B)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55 在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56 “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 这说明( )(A
24、)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意识活动的目的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理念在事物之先57 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纸上谈兵(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实事求是(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58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以及(A)权利义务原则(B)法治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公平正义原则59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一对关系密切的概念。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有(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界限(B)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C)在具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模拟 29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