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模拟试卷186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18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是(A)民主集中制(B)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人民民主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2 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3 “世界统一于存在 ”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4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
2、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5 在 1956 年 4 月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任务的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6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7 辩证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普遍性与特
3、殊性的统一8 “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的流通”。这句话是指(A)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单个资本的循环,都不包括生产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资本的流通(B)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单个资本的循环,都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C)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而单个资本的循环则不包括(D)单个资本的循环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而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则不包括9 下列选项中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特点的是(A)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依据(B)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
4、高低以企业利润为主要依据(C)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符合节约劳动时间的要求(D)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求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相互结合10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12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5、(D)社会主义性质13 人的本质决定于它的( )。(A)生物性(B)社会性(C)历史性(D)阶级性14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A)加强党的领导(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 “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6 国家的政体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B)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D)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
6、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下列观点或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元气说(B)绝对观念外化生成世界(C)上帝造物说(D)理在事中18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A)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B)中国革命的动力(C)中国革命的性质(D)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19 以前非公有经济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平等的,不仅体现在行业的准入上,还体现在实际经营中,土地征用等方面都没有能够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这些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束缚所在。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享有平等待遇的领域包括(A)投资融资(B)税收(C)土地使用(D)
7、对外贸易 20 毛泽东对“ 惩前毖后” 、 “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过阐述的重要著作有 ( )(A)井冈山的斗争 (B) 发刊词 (C) 整顿党的作风 (D)学习和时局21 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A)追加的生产资料(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C)追加的消费资料(D)追加的折旧基金 22 以下各项中表现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有(A)把感觉当作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B)把感觉夸大到等同客观对象的地步,认为事物存在与否决定于人的感觉(C)认为事物就是感觉的集合或组合(D)把事物看作是组成该事物成分的组合23 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 ,其中(A)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4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体系,它具有的鲜明特点是(A)科学性(B)独创性(C)完整性(D)民族性25 跨国公司的作用包括(A)加深国际分工,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B)实现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最优结合(C)在全球范围开拓市场,更有利于资本增值(D)加剧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26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世界是“ 绝对观念” 的产物(B) “理在事先”(C) “心外无物”(D)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27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
9、幽” ,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28 2000 年多选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术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29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
10、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3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E)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1 要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 )。(A)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B)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条件(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人的发展提供思想文化条件(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2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几点意见,其具体内容包括(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反对 “台独” 分裂活动决
11、不妥协(C)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D)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三、填空题33 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_的,人是社会动物,具有社会性;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_的统一,人的价值的实现要依靠_;要正确处理个人自我价值与为社会、他人作奉献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4 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用途和积极作用。客体所具有的用途和作用,是客体自身的属性,它构成价值的_ ;主体需要的满足则是构成价值的_。价值既不能脱离它的客观基础,也不能没有其主观条件。35 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12、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_这种经济基础,这时它就_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_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36 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_为前提。37 _和_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8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_的哲学,是_ 。坚持_原则,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前提。39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_是“一国两制”这一构想初步提出的阶段。40 认识主体具有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作为主体的人,首先是有血有肉的自然物,抹煞这一点就
13、会导致把主体归结为精神的_。主体还必须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有理性、能思维才能成为认识者。而人的意识是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主体必须是社会的存在物,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_和 _,看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旧唯物主义的片面性。 41 认识的主体包括_、_和_三种形式。42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_,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此外_,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表现为,谬误是正确认识的先导,可以_ _引出真理性的认识。四、名词解释43 阶级44 人口 45 市场经济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7 度五、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
14、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8 以下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材料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 1978 年的 78%下降到 1997 年的26.5%,集体经济由 21.8%上升到 40.5%,非公有制经济由 0.1%上升到 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有商业由 1978 年的 54.6%下降为 1997 年的24.3%,集体商业由 43.3%下降到 18.2%,非公有制经济由 2.1%上升为57.5%。 1997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 67%,个体
15、工商业占 15.9%。到 1997 早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 3426.8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3.5%;私营企业 96 万户,从业人员 1399 万人。 19791997,外商实际投资2201 亿美元。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 20 年材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1982 年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氖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析的原则。”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
16、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1988 年宪法修正案第十一条增加规定:“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9 年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修改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17、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十一条修改为:“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材料 3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 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 2264 亿元,增长 10.1%,其中国有?业和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1?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 16. 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 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 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
18、前浙江省的“ 共同发展 ”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 的比重是; 11.5% 、40.3%、42.5%、5.7% 。摘自 1999 年 10 月 10 日光明日报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材料 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 1 与 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3)分析材料 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4)结论材料 2 与 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49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04年中国企业 500 强” 报告中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
19、企业共 370 家,占 74%,但在资产利润率方面上榜的民营企业、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分别是“国家队” 的 5.57 倍和10.19 倍。 材料 2 今年 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统计表。 材料 3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房地产等领域投资大幅度增加,造成了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供应的全面紧张,为此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要求各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请回答:49 材料 1 说明了什么? 其原因是什么 ?50 材料 2 说明了什么?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材料 2 和 3 有什么内在联系?50 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
20、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 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74772.4 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 56676.2 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 18096.2 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 75.8%和 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 31295.6 亿元,集体经济实现 25380.6 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 41.9%和 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6517.1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8.7%,其中国有成分 4860.2 亿元,集体成分 1656.9 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和 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 1996 年增加了 1.7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
21、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 1.5 个百分点和 0.2 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 1978 年的 0.9%上升到 1997年的 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51 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52 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53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
22、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06 年)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
23、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六、选做题本题满分 10 分。请在 I、II 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54 选做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2004 年的国际新闻焦点之一,当属震惊全球的“虐囚门” 事件。伊拉克战俘、囚犯在监狱中惨遭美军看守凌辱、拷打甚至杀害的一幅幅照片,赫然刊登于多家知名报纸的显要位置。现代传媒技术又把这些驻人听闻的照片传遍世界。摘自人民日报材料 2“这种邪恶是人性中最恶毒的,我们无法相信这些画面。我们心中充满了极度的悲痛和无言的、无法妥协的愤怒”摘自布什 2001 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 3 个小时后在白宫发表的全国电
24、视讲话材料 32004 年 3 月,十后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从中共十六大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人为本” 立法宗旨的确立,再到新一届政府执政为民、建立法治政府的努力,所有这一切成为保障人权的最好注脚。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2)中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主张及“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入宪的意义。选做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模拟 18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