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整个幼儿期,儿童大脑的重量占成人脑重的比率不断增加,具体为(A)由 30增长到 50(B)由 50增长到 70(C)由 70增长到 90(D)由 90增长到 1002 关于幼儿期脑电波变化的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 波与 波逐渐增加(B) 波与 波逐渐减少(C) 波逐渐增加, 波逐渐减少(D) 波逐渐减少, 波逐渐增加3 关于幼儿皮质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A)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B)幼儿的兴奋机能在增强,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减弱(C)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减弱(D)幼儿的兴
2、奋机能在减弱,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增强4 彪勒夫妇(KBahle 和 CBtihler) 提出的游戏理论是(A)觉醒一寻求理论(B)元交际理论(C)认知动力说(D)机能快乐说5 格罗斯(KGross)提出的游戏理论是(A)精力过剩说(B)生活准备说(C)成熟说(D)复演说6 儿童喜欢爬树、爬高,喜欢小动物,喜欢采集果实,喜欢攻击他人,过家家等。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游戏理论是(A)精力过剩说(B)生活准备说(C)成熟说(D)复演说7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对世界的探索,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下列关于皮亚杰对游戏中认知机能的看法描述正确的是(A)游戏中既有同化
3、,也有顺应(B)游戏中主要是同化(C)游戏中主要是顺应(D)游戏中既无同化也无顺应8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是(A)象征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9 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小学阶段(D)中学阶段10 幼儿期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幼儿词汇发展所具有的特点是(A)词汇数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C)词类范围的扩大(D)积极词汇的增长11 儿童最先掌握的句子类型是(A)陈述句(B)疑问 (C)祈使句(D)感叹句12 下面关于幼儿期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4、(A)从以使用简单句为主到复合句所占比例逐渐增加(B)从掌握陈述句到能够使用多种形式的句子(C)从开始使用无修饰语的句子到能够使用有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的句子(D)从不能把语法当做认识对象到能把语法当做认识对象13 弗拉维尔等人(Flavell et a1,1966)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使用记忆策略的过渡时期是(A)35 岁(B) 57 岁(C) 710 岁(D)1012 岁14 下面关于幼儿期记忆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A)幼儿的记忆容量增加迅速,到幼儿末期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B)幼儿时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占优势(C)幼儿时期的儿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D)幼儿时期的儿童不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记忆策略
5、15 如果儿童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个体在知觉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各自不同的建构、解释而对情境持有不同的信念,那么说明儿童(A)能够理解二级信念(B)获得了复制式心理理论(C)获得了解释性心理理论(D)获得了人格特质的概念16 下面的各种道德发展阶段中,不是皮亚杰提出来的是(A)前道德阶段(B)他律阶段(C)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D)道德实在论阶段17 根据皮亚杰的看法,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前道德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后道德阶段18 心理学家通常用来测查婴幼儿自控能力的方法是(A)延迟满足实验(B)访谈法(C)调查法(D)观察法19 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
6、犯行为出现在(A)2 岁左右(B) 4 岁左右(C) 6 岁左右(D)8 岁左右20 关于幼儿期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表述错误的是(A)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B)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言语攻击(C)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关系攻击(D)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强21 研究者通过考察儿童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即儿童在传统的男性化项目(如有野心、竞争性和自我满足感)和女性化项目(如慈爱、体贴和温柔细语)上的得分来评价儿童的(A)性别认同(B)性别角色认同(C)性别角色标准(D)性别偏爱二、多选题22 在 420 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明显的加速时期,包括(A)56 岁(B) 910 岁(C) 13
7、14 岁(D)1718 岁23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有(A)对话言语的发展(B)连贯言语的发展(C)独自言语的发展(D)内部言语的发展24 关于幼儿思维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A)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直觉行动性思维开始消失(D)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25 下面属于“ 心理理论” 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范式的是(A)假装理解任务(B)对他人行为预测的任务(C)表征变化任务(D)意外地点任务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虽然幼儿的体重大约只是成人体重的
8、30,但是在幼儿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由占成人脑重的 70增长到 90。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研究表明,在幼儿期, 波逐渐增加, 波逐渐减少。12 岁以后,除额叶外, 波基本上被 波所代替。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虽然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但是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伯莱恩(DEBerlyne) 、艾利斯(MJEllisl)、亨特(CHutt)及费恩(G
9、GFein) 是游戏觉醒理论的提出者。他们认为游戏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状态觉醒有关。游戏是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人们之所以进行游戏活动,是由于机体需要寻求刺激,以维持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贝特森(GBateson)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游戏是在个体能够理解交际时所蕴含的信息时发生的。认知动力说是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观点。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对世界的探索,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所谓淘气行为,基本上是儿童的游戏行为,也就是认识行为。奥地利心理学家
10、彪勒夫妇提出的游戏理论是机能快乐说,强调儿童通过游戏获得机体的满足。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1900)提出了“复演说”,他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游戏形式重演着人类史前时代祖先们的生活至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重复着人类祖先的本能特征。德国思想家席勒(J CF Schiller)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HSpencer)把游戏看做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以使身心达到平衡。当儿童剩余精力越多,则其游戏就越多。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KGross)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对未
11、来生活的一种本能的准备,即“预演说”、“练习说”、“生活准备说”。儿童具有学习适应后天社会生活的本能,儿童把游戏看成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Buytendijk)提出的游戏理论是成熟说,他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认为游戏是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适应环境三种欲望所引发的。,引起游戏的三种欲望是: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游戏绝不是无目的的。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6 【正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发展心理学 模拟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