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68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6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168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练习试卷 16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 )内阁的建立,标志着以军部为核心的军人法西斯专政的初步建立。(A)广(B)近卫(C)斋藤实(D)东条英机2 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石油输出国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 袁世凯统治时期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的总理是 ( )。(A)熊希龄(B)唐绍仪(C)段祺瑞(D)赵秉钧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4 叶卡特琳娜二世5 凡尔登战役6
2、威斯敏斯特法7 伟大社会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8 结合史实评述俄国农奴制改革。9 十月革命为何能迅速而容易地取得胜利?10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及其特征。11 简述两次大战期间英、法的经济恢复和政治调整情况。12 二战后期盟军在太平洋上发动的重要战役及其意义。13 简评马歇尔计划。四、填空题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掘土派思想家_写了19 由法典,阐述了掘土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但不主张用暴力去改变这一切。15 入侵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国家是_,西属拉美殖民地在农业上实行_即封建大庄园制。16 1833 年赖尔出版的
3、标志着近代地质学诞生的著作是_。17 在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摆脱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国家是_;最早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的是_。综合练习试卷 16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4 【正确答案】 俄国女皇(17621796 年)。叶卡特琳娜统治时期在经济方面实行了一些“开明 ”政策。她强调发展农业生产
4、;努力发展工业,鼓励各阶层人士开办工场;放弃重商主义政策,实行自由贸易。在土地政策方面,取消了对转让、买 卖土地的限制,为完全的土地私有制开辟道路。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叶卡特琳娜始终把专制权力放在不可动摇的地位上。1773 年,俄国发生了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是她由“开明” 转向保守的分界线。她把加强地方行政作为改革重点,开始行政改革。并把全体贵族动员起来共同维护农奴制,使俄国成为贵族农奴制专制国家。1785 年,她颁布贵族宪章,赋予贵族许多特权,加强了沙皇与贵族的政治联盟,巩固了封建专制的贵族帝国。叶卡特琳娜时期的俄国领土大为扩张。她两次对土耳其发动战争,夺取
5、了亚速海及黑海沿岸地区;三次参加瓜分波兰,为俄国取得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 等地。到 18 世纪末,俄国已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了。【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1916 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1916 年 2 月 21 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 10 多个小时。法军总司令任命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在这次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
6、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10-12 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 、“屠场”和“ 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各自治领经济迅速发展和要求独立的呼声很高,促使英国采取新的措施协调与自治领的关系。1926 年 10 月举行的英帝国会议上通过的“ 巴尔福宣言 ”,规定英国和各自治领相互关系是平等的,在内政和外交上都是独立的,没有隶属的关
7、系;各自治领都共同臣属英王,效忠英王。1931 年 12 月,宣言以威斯敏斯特法的形式通过,被称为英联邦的大宪章。这就改变了不得与伦敦通过的法律发生矛盾的规定,扩大了自治领的自主权。【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1964 年 5 月 22 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密西根大学发表演说,声称当前有条件使美国走向“ 一个伟大的社会 ”,从此“伟大社会”成了约翰逊对内政策的标志。1965 年 1 月,他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伟大社会” 的立法计划,要求国会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住房、反贫困和民权等领域采取广泛的立法行动并付诸实施。“向贫困宣战 ”是“伟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
8、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在扩大社会福利方面,政府提出支持各级教育和卫生的法案,而且还通过了三个民权立法,来保障黑人的平等权利。“伟大社会 ”计划是美国统治阶级所推行的自“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并且在立法上取得了成功。约翰逊任内,国会共通过 435 项立法,基本实现了“伟大社会 ”的主要目标。【知识模块】 综合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8 【正确答案】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但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1)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
9、,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依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 18771878 年的统计,在俄 49 省的私人土地中,约 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土地。(2)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
10、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徭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依旧依附于地主。(3)1861 年农奴制度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
11、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 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 1 千万。农民的分化促进了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工业方面,资本主义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 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生铁、钢、煤的产量也大大增加。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到 19 世纪 80 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2、。【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1)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必然导致革命的爆发。自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以来,俄国就走上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现代化的进程要求冲破以沙皇专制为代表的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旧的生产关系,这迟早要引发一场大的革命风暴。(2)帝国主义为十月革命准备了客观条件。(3)俄国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集合点。20 世纪初,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此外,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与其殖民地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4)主观条件成熟。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以及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成熟,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5)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俄国革命形势的
13、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集合到一起,促进俄国最深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国际条件。因此,十月革命是俄国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反映了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布尔什维克党选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有利时机,革命迅速而容易地取得胜利。【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列强长期统治世界的局面,由英、法、美、日四强统治世界。英国、法国遭到了削弱;美国、日本崛起,加入了帝国
14、主义强国行列,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在沙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后,亚洲、欧洲建立起一系列民主独立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苏俄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政治舞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形成了反帝的统一力量,这是战前所没有的。(2)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为: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激化,民族解放斗争高涨;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尖锐对立,社会主义国家为冲破帝国主义包围圈、争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
15、斗争;帝国主义国家彼此之间暂时调整了关系,但是在新的基础上又展开新的争霸斗争。【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1918 年 11 月 11 日签署的停战协定使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法作为战胜国为最终取得的胜利而志得意满,它们在凡尔赛会议上为瓜分战利品而你争我夺,并最后都得到了巨大的收获。英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又从瓜分原德属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方面增加了大量土地。法国打败了它的世仇德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时机似乎到来了。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英、法来说实际上是一次得不偿失的战争,它们在战后面临种种无法克服的困难,并迅速走向衰落。(1)英国在大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使英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练习 16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