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A)劳动过程(B)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价值实现过程4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2、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5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6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A)有机构成(B)价值构成(C)技术构成(D)数量构成7 在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价值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值(B)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抽象劳动而增值(D)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8 个别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
3、过程被称为( )(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资本积聚(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9 某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年内投入的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分别为 100 万美元、400 万美元,剩余价值为 400 万美元,则该企业在该年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分别为( )(A)400、400(B) 400、80(C) 100、80(D)80、8010 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1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的劳动报酬(B)工人的劳动价格(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4、12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采取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D)内涵的生产和外延的生产13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问而实现的(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14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力和最高目标是( )(A)获得剩余价值(B)扩大资本主义积累(C)扩大再生产(D)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15 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
5、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16 某资本主义工厂的工人日工作时间为 8 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 4 小时,月工资总额为 5 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得剩余价值为( )(A)5 万元 (B) 10 万元(C) 30 万元(D) 60 万元1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 ”指的是(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18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
6、中,而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9 某工厂的某位工人每天工作 8 小时,日工资 12 元,剩余价值率为 100;如果加班多工作了两个小时,资本家给工人多发加班费 2 元,资本家能够多得到的剩余价值是( )(A)3 元(B) 4 元(C) 5 元(D)6 元20 某企业的资本家通过技术革新,将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同行的水平之上,从而降低了成本,使生产每件产品能够多获得 10 元利润。这 10 元属于( )(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2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
7、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2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C)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23 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因为( )(A)都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B)都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C)都是由于延长了工作日长度而获得的(D)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24 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劳动力的货币(B)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
8、值的货币(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5 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求( )(A)个别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26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27 下列关于资本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A)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结、缺一不可的(B)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间只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中某一种资本的形态(C)只要资本家将剩余资本按一定比
9、例分配在三种资本形态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能够连续进行(D)资本的任何一个部分在循环中如果发生停顿,资本主义的生产仍能连续进行28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固定资本折旧的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问题29 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是根据(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社会总产品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用途(D)社会总产品的各种用途30 某企业的资本家既没有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也没有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在企业中发起劳动竞赛,要求工人将每天生
10、产的产品数量从原来的100 件提高到 120 件。这属于( )(A)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D)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31 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B)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D)前者价值增值少,后者价值增值多32 某资本家企业投入 1。0 万元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为 8:2,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为 130 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5(B) 150(C) 80(D) 1003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1、这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这是由于( )(A)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B)两者的实现方式不同(C)两者的源泉不同(D)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34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它反映的是(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C)职能资本家和非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D)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35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深化和激化的(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现实中的运动形式是复杂的(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D)随着资本主义生
12、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趋缓和36 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按照先后次序为( )(A)危机、复苏、高涨、萧条(B)萧条、危机、复苏、高涨(C)危机、复苏、萧条、高涨(D)危机、萧条、复苏、高涨3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3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加深(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39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
13、用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4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个“相对” 的对象是( )(A)劳动者的社会需要(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D)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4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42 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 制度的权力是 ( )(A)司法权(B)行政权(C)立法权(D)监督权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
14、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43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劳动者本人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本人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C)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D)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44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4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个“相对” 的对象是( )(A)劳动者的社会需要(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D)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46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5、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47 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 制度的权力是 ( )(A)司法权(B)行政权(C)立法权(D)监督权48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劳动者本人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本人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C)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D)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49 商品的价值量( )(A)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C)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是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来计量的50 下列关于简单商品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和私
16、有制为条件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性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D)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1 交换价值的特点有( )(A)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时量的关系或比例(C)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D)属于商品的自然属性52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的特点有( )(A)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与使用价值一起构成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会有价值53 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 )(A)目的在于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B)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C)反映了人
17、与自然的关系(D)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54 下列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价值规律客观上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B)价值规律能自觉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C)价值规律主要是关于商品价值实现的规律(D)价值规律能通过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5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56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18、(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57 下列有关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关系的论断中错误( )(A)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C)价值是商品的特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共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58 商品生产者甲生产的 5 斤盐与商品生产者乙生产的 10 斤大米实现了交换。那么在这一交换过程中相等的量是蕴涵在 5 斤盐和 10 斤大米中的(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使用价值(D)具体劳动59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有( )
19、(A)是一切自然物品和劳动产品都可以具有的特点(B)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人和自然界的关系(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无法比较60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A)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B)生产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C)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D)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61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
20、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D)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62 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有( )(A)在商店里面正在进行交易的电视机(B)在商店里面想出售但是还没有出售出去的电视机(C)降价出售的电视机(D)无偿捐给希望工程的电视机63 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A)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64 在价值量决定方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
21、劳动生产率成反比(B)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D)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22、,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用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因此,正确答案是 B。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人身自由。所以,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生产资
23、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 D。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选项 A,劳动过程是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选项 C,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选项 D,商品的价值
24、通过交换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正确答案是 B。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就其实质而言,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因此,正确答案是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增值平均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力,通常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失业和半失业的劳动力。过剩人口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特定的经济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概论 资本主义 形成 及其 本质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4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