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价值形式(浙江大学 1999 研;人大 2000、2002 研;华中科大 2006 研)2 货币(四川大学 2007 研;社科院 2007 研)3 货币流通(东北财大 2007 研;中央财大 2011 研)4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深圳大学 2005 研)5 复杂劳动(人大 2000 研;吉林大学 2003 研)6 商品拜物教(人大 2001 研)7 价格标准(首都经贸大学 2008 研)8 供求规律也是价值规律作用过程中作为内在规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武汉大学 2004 研)9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量和价值量。(东北
2、财大 2007 研;西南财大 2008 研)10 货币形式无非就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的一般价值形式。(中央财大2007 研)11 不同商品的价值之间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大小,是因为有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东北财大 2008 研)12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是矛盾的。(东北财大 2008研)13 价值规律是如何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武汉大学 2005、2009 研)14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南开大学2006、2007、2009 研;首都经贸大学 200
3、7 研;西南财大 2007 研)15 如何理解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西南财大 2005 研)16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北师大 2003 研;社科院 2007 研)17 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在表现。(东北财大 2007 研)18 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紧缩。(武汉大学 2004 研)19 说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理论与西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异同。(人大 2004 研)20 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西南财大 2005 研;南开大学 2007 研;人大 2014 研;中央财大 2013 研)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东北财大
4、 2008研)22 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论述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复旦大学 2006 研)23 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企业必须注意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东北财大 2007 研)24 试论价值规律的现实意义。(武汉大学 2008 研)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价值形式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分为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勾商品与商品、商
5、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2 【正确答案】 货币是指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只不过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
6、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3 【正确答案】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商品媒介的不断运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 。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是由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决定的;公式中
7、的同名货币流通速度,指单位金属货币(例如1 元)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4 【正确答案】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基础资源配置机制的经济体制形式,与之相区别的是计划经济。所以,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5 【正确答案】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的劳动。一定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而相应的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每一个普通的、具有劳
8、动能力的人都能够胜任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的产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比例的折合,是在生产者背后,在无数次的竞争和交换活动过程中自发确定的。【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6 【正确答案】 商品拜物教指人的社会关系被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的关系被颠覆地表现为物的关系并反过来支配人们的命运的现象。商品的神秘性质是由商品形式本身所引起的。因为随着劳动产品取得了商品形式,人类劳动的同一性质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用时间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便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量;而人们之间互相交换劳动
9、的关系,则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物的关系。这样一来,商品形式就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为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反映成为存在于他们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东西,本来是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却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关系。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世界的这种拜物教性质,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及其矛盾。【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7 【正确答案】 价格标准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
10、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8 【正确答案】 该观点表述不科学,原因如下:(1)供求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
11、同方向的变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也就是说,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如何实现的规律。(2)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因此,价格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的变动也是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可见,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表现价值,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价值量,而且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当货币的价值量不变,只是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时,则价格的变
12、化能够恰好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如果货币的价值量与商品的价值量按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同时发生变化,价格就可能在现象形态上或高或低地表现商品的价值量。关于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和货币价值量变动的规律是: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反比。(3)商品的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量的变动,而且与商品的供求关系紧密相关。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不变,则价格水平应该是和价值保持一致的,供求关系对价格水平不会发生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交换中,供求一致的情况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或者供大于求,或者求大于供,这种供求关系就必然会影响价格水平的变
13、动,产生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会低于其价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会高于其价值。但是,反过来,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供求关系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正是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这种反作用,使价格的偏离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即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由此可见,价格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所以,供求规律不是直接表现价值规律,而是通过影响价格间接表现价值规律的。而且供求规律也是内在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4)供求关系的变动,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商品生产者的投
14、资能力、人们收入的水平、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商品生产者对商品市场变化的预期、消费者对商品供应的未来估计、商品替代品变化情况、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自然资源的情况等等。这些因素既然影响商品的供求,也必然影响商品的价格。这是在分析商品经济中的价格运动的规律时必须考虑的。【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9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1)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成正比。(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部
15、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因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变。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如果个别厂商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厂商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因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增加。【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0 【正确答案】 该观点正确。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替代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惟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金银之所以能够取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成为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16、计算;质地坚固,不易损坏,宜于长期保存;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1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不同商品的价值之间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大小,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本身也包含一定量的价值。货币是指
17、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商品的价值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是为了便于比较大小。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表现形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也可以仅仅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是说要衡量
18、某一商品价值的多少,并不需要把现实的货币摆在那里比较,只要写出或说出值多少货币就可以了。【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2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是指与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会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高。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整个部门的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2)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形成更多的价值量。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样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单位商品
19、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了。但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在售卖的时候仍然按照商品含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等价交换。所以,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3)这个命题是不矛盾的。在同一部门内,个别企业由于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减少。这两处的劳动生产率含义是不相同的。所以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是不矛盾的。【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3 【正确
20、答案】 价值规律促进生产率提高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规律是市场机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的。所以价值规律也是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要求按照这样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如果某些商品生产者生产条件比较好,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在市场上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得到较多的价值。而那些生产条件差、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者,其商品的
21、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仍按社会价值出售,结果就会有一部分劳动消耗得不到补偿而亏本。这一得一失之别,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要千方百计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4 【正确答案】 (1)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
22、性质,是社会劳动。(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矛盾性在于: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成功的商品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
23、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
24、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知识模块】 商品与货币15 【正确答案】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即价值量的大小如何决定的问题。(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商品交换的实现说明,商品交换不可能发生在相同的使用价值之间,只能发生在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说明它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经济学 商品 货币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