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下列属于条件抑制的是( )。(A)保护性抑制(B)超限抑制(C)分化抑制(D)外抑制2 费希纳提出( ) 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B)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变化(C)心理量与物理量(D)心理量的变化与物理量3 工作记忆具有( ) 双重功能。(A)提取与存储(B)加工与存储(C)提取与加工(D)编码与加工4 幻想是( )的一种特殊形式。(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无意想像(D)空想5 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练习(B)正迁移(C)示范(D)反馈
2、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6 观察7 常模8 复习9 分类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10 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依赖因素。11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12 简述测评性格的方法。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13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4 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条件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两种。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
3、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分化抑制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的分析,做出完善的反应。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定律。19 世纪 60 年代初,费希纳根据等距量表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S=KlgI,其中,S 为心理量,I 为物理量,K 为常数,即心理量以算术级数变化,而物理量以几何级数变化。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并
4、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像。四个选项的含义分别是: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进行的想像;空想不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凶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因此,正确答案为 A。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6 【正确答案】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的知
5、觉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则是有意的。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为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观察后还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所以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 。主要的观察品质有: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观察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特别是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教育活动都不可缺少。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有特殊意义。7 【正确答案】 常模是参照标准的一种,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
6、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其可信度取决于常模团体的代表性、新近性和适切性。代表性指取样是否合理,新近性指常模应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及时修订,适切性指测查对象应与常模团体在性质上相似。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8 【正确答案】 复习指多次的识记。识记后的复习是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复习在存储中有很大的作用,它给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对所学材料不断地进行再编码,不断提高编码的适宜性。识
7、记材料能否得到有效保持和提取,取决于复习的策略,要做到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应该按照以下几点: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把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尝试同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相结合;复习的形式多样化。9 【正确答案】 分类是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它的实质是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的种与属(或属以上等级)的关系和联系。比较是分类的基础。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可以把事物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可以把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事物经过分类,人就能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分类必须按一定标准进行,即必须根据对象的某种属性或
8、关系来进行分类。客观上,事物有多种属性,有多种联系,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主观上,由于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不同,人们对分类标准的掌握也有差异。分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通过分类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10 【正确答案】 (1)运动知觉的定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运动知觉包括人对物体真正运动的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即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它是指两个静
9、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现象。(2)运动知觉的依赖因素运动知觉的产生依赖于许多主客观条件,如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照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等。真正运动知觉的依赖因素a人的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太慢或太快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如人不能觉察出手表上时针的移动,也不能直接觉察出它的速度。b运动知觉也受多种因素制约,如运动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定位,刺激物的照明和持续时间,视野中参照点的存在,物体离主体的距离等。c运动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参与运动知觉的有视觉、动觉
10、和平衡觉,其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似动的依赖因素似动包括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动景运动的产生是由于出现的两个物体的时间间隔短,即呈现时间造成的;诱发运动是由于周围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自主运动是由于在黑暗的情况中对物体的注视造成的;运动后效的产生也和参照物及注视时间有关。因此可知似动和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以及观察者的注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11 【正确答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简述如下:(1)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指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在职 教育 硕士 心理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