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刑法学练习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刑法学练习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对于预备犯,( )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D)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 对中止犯的处罚规定是( )。(A)应当免除处罚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免除处罚或减轻处罚(C)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D)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3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2、,包括( )。(A)犯罪未遂,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犯罪未遂4 从犯罪既遂的形式看,传授犯罪方法属于( )。(A)举动犯(B)行为犯(C)危险犯(D)结果犯5 甲盗窃一钱包,回家后发现其中有一封被盗人的信件,得知被害人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大为惭愧,于是将盗窃的财物依照信封上的地址原封不动地寄还给被害人。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不成立犯罪6 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 )。(A)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B)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C)
3、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D)犯罪行为是否多次完成7 行为人在着手实行犯罪的过程中,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其行为构成( ) 。(A)不构成犯罪(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8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 )。(A)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的行为(B)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C)准备犯罪工具(D)窥测作案现场9 某甲为了达到杀妻的目的,将砒霜加入饭中,骗其妻食入,后见妻中毒痛苦不堪,又于心不忍,立即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结果的发生。某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阶段中的中止(B)实行阶段中的中止(C)行为实行终了而结果
4、尚未发生之前的中止(D)犯罪未遂10 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A)犯罪预备过程中(B)犯罪实行过程中(C)犯罪实行行为结束后(D)整个犯罪过程中11 行为人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12 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B)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13 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某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
5、。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14 某机修师因为对领导不满,遂利用工作便利,在进厂大修的飞机上,非法加装了两套控制电路,妄图使飞机在试飞时因空中断油而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后被及时发觉。该机修师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B)破坏交通工具罪(预备)(C)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D)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15 甲举枪射击乙,第一枪因枪法不准,未击中乙,在能够继续射击乙的情况下,自动停止射击乙。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16 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
6、奸” 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的规定,对赵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应当不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17 犯罪既遂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是否造成了法定的犯罪结果(B)犯罪行为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犯罪目的(C)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D)犯罪行为人是否完成了全部的犯罪行为18 脱逃罪是( ) 。(A)结果犯(B)危险犯(C)举动犯(D)行为犯19 某甲蒙面持刀,尾随一人欲行抢劫,结果发现此人是自己的邻居,于是仓惶逃回家中。某甲的行为是( )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预备阶
7、段的犯罪中止(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20 某甲欲置某乙于死地,一日见其躺在床上,于是对其连砍数刀后逃逸,后经查明,某乙已于前日夜间突发心脏病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C)故意伤害(D)不构成犯罪21 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危害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22 王某扬言要置李某于死地,这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意表示(D)已成立犯罪23 某甲闯入某乙家,正欲伤害某乙,不料,外面有人敲门,乙急忙跳窗而逃,试问某甲成立( )。(A)犯罪中止(B)犯罪未遂(C)犯罪预备
8、(D)不构成犯罪24 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乙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25 犯意的形成属于( ) 。(A)犯罪预备(B)犯罪实行行为(C)不属于犯罪的过程(D)属于犯罪的过程刑法学练习试卷 7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22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
9、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第 24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分为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完成形态是指犯罪的既遂,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形态。注意审题,如果题干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则答案应为 B。【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举动犯的犯罪既遂,不要求犯罪行为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造成危害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刑法学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