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中唐时期“ 韩孟诗派” 的 “韩孟”是指( )。 (兰州大学 2003 年)2 春秋战国时期散文有哪些特点?(武汉大学 2004 年 )3 试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的哲理意蕴。 (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4 结合诗歌史论白居易、元稹的诗歌艺术。(北京大学 2004 年)5 试述李煜个人身世经历与其对词体发展贡献的关系。(清华大学 2005 年)6 试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 1997 年)7 关于三国演义的虚实之争,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北京大学 2004年)8 论禅宗
2、对古代文论的影响。(清华大学 2004 年)9 游仙诗(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10 锺嵘“滋味说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年)11 北山移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0 年)12 答李翊书(西北大学 2007 年)13 婉约派(南开大学 1999 年)14 清真词(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15 剑南诗稿(南京帅范大学 2000 年)16 董西厢(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17 吴江派(浙江大学 2004 年)18 “三言”“二拍”(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年)19 性灵说(广西大学 2005 年、苏州大学 2005 年)20 花雅之争(北京大学 2004 年)21 汉乐府民歌的主
3、要思想内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22 曹杭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23 孟郊、贾岛诗歌的“ 苦吟 ”特征有哪些异同? (清华大学 2004 年)24 唐传奇兴起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 2004 年)25 二晏的词风有何异同?(南开大学 2000 年)26 西昆集有什么特征?(苏州大学 2005 年)27 李清照以女词人而自写情怀,其抒情特点与传统的“代言体” 词作有何不同?(四川大学 2002 年)28 清代传奇与元杂剧体制上的区别。(武汉大学 2004 年)29 红娘角色的演变。(湖南人学 2005 年)30 简述金瓶梅对前代长篇通俗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突破
4、。(浙江大学 2004 年、复旦大学 2005 年)31 简述林译小说的贡献。(山东大学 2006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韩愈、孟郊【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从文体上看,众体皆备
5、,百花齐放。春秋记事严谨,语言精炼;左传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尤其擅长战争描写;国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论语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雍容和顺。其中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往往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墨子一书,语言质朴,但有很强的逻辑性,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又经常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端锋芒显露;庄子大量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想象神奇;韩非子的文章
6、注重论述,论事证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3 【正确答案】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同时,这些作品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古诗
7、十九首涉及以下关系:(1)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古诗十九首和以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特别突出,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诗人采用两种手法,一是写物长人促,人和物的异质,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所谓“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回车驾言迈)就是把人和金石视为异质,以金石的坚固反衬人的寿命短暂。青青陵上栢、驱车上东门都是把永恒之物和有限的人生相对照。古诗十九首有时也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多首诗篇出现的节序之感,都是推物及人,点出人生的短暂。(2)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皆为女词,其中都有“
8、思君令人老 ”之语,前者是思妇的叹息,后者是待嫁女子的怨艾。这两位主人公都因婚姻变故而有迟暮之感,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她们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芳华早逝,这就更令人悲哀。“思君令人老” 是痛苦的人生体验,在它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台词。古诗十九首中男主人公的羁旅情怀,也不时有早衰、速老的感慨。抑郁、思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诗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3)忧郁与欢乐的关系。人的忧和乐相反相成,经常纠缠在一起。卉诗十九首的作者揭示了忧与乐的这种关系,并提出一种消极的解脱方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嘲笑有些人活得太累,人生有限而忧愁无限,难免如负重物,压得
9、喘不过气来。诗人提出的解脱办法是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 今朝有酒今朝醉。诗人是从精神解脱的高度看待及时行乐,对物质条件并不十分注重。良宵聚会,新声逸响固然“欢乐难具陈”( 今日良霄会),就是斗酒相娱乐,也不觉得菲薄。即使是“驱车策弩马” ,也不妨到洛阳、南阳这样繁华的都市游戏一番。(青青陵上栢)他们是得乐且乐,化忧为乐,甚至是以忧为乐。(4)来去亲疏的关系。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去者日以疏) ,这是诗人见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所产生的感触,也是对人际关系富有哲理的概括。诗人是从去来相继、新陈代谢所形成的历史长河中看待亲疏的推移变化,揭示出时间之流给人带
10、来的角色转换。其实,不仅生者与生者相亲,生者与死者疏远,就是在生者之间亦有来去亲疏之异,相亲而来,相弃而去,友则相亲,弃则相疏,此亦人情世态之常理。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等诗篇对此作了形象的表现。【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4 【正确答案】 元稹、白居易同为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代表诗人,但他们的诗歌创作互有异同。(1)从讽喻的创作来看,白居易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把文学当作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明确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反映国事民生,发挥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他本人又最看重讽谕诗,他不但有完善的理论,而且在理论指导下写出了既多又好的丰裕诗歌,为后世作家指出了一个新的创作方向,成为中唐新乐府诗
11、派最突出的代表。元稹首先注意到了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大胆地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创作新体乐府诗,他的讽谕诗在当时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一部分新乐府诗仍借用旧题,不及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方面,均不及白居易。(2)白居易的感伤诗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而真正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其轻浅的艳情诗和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就诗风而论,白居易的诗风以浅近平淡为主,而元稹的这些诗则于平易坦荡之中呈现华美艳丽,故当时有“学浅切于自居易,学淫靡于元稹” 之说。(3)元、白共同创造了 “元和体”。他们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那些 “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感
12、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 ,加上 他们的艳情诗,统称“元和体”。从内容到形式都打破了诗歌的传统规范 和模式,突出了诗歌的审美愉悦性质和世俗化特征,形成了元和诗体新 变的局面,这方面又显示了他们诗歌创作的共同性。【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5 【正确答案】 写亡国的深悲巨痛是李煜词中最感人的篇章。李煜亡国人宋作囚徒,蒙受了家国俱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日夕以泪洗面。其词作乌夜啼、子夜歌、望江南,尤其是浪淘沙和虞美人,在对故国江山的怀恋之中,充满着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达到了生平的顶点。李煜的后期词作,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的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能引发联想,又加大了感情的
13、容量。因他天性柔弱,又嗜佛说,故其所抒之情率以哀伤为住,但能以创痛之余,萌发人生悲悯之念,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故其词中所表现的虽只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触,但却是用血泪写成的不朽之作,反映出人类悲悯的深刻普遍性,故经历了亡国痛苦的李煜较之前期的南唐皇帝更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6 【正确答案】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是元前期本色派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首先,关剧具有现实主义的描绘与浪漫主义的理想有机结合的特点。其次,关剧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情节紧凑,主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从结构来看,精炼严谨,主线分明,繁简得当。第三,关汉卿善于塑造各种各样鲜明生动的
14、人物形象。第四,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高超,其戏曲语言本色当行,直入化境。举例略。【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7 【正确答案】 清代的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这不是说小说的虚实方面,在“ 量” 的搭配上比较合理,而是在对小说与历史的“质”的差异上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实。【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8 【正确答案】 在禅宗确立之前,佛教文化的诗性精神已经在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陆机文赋的“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其文论中已透露出玄佛合流的消息;刘勰文心雕龙赞叹“般若之绝
15、境” ,并以佛学的名数建构和本源视界铸成其文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则彰显出佛学及其方法论对这位僧佑高足的深刻影响。隋唐以后,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尤其是南宗禅的创立,佛陀及禅那之“悟” 便直接进入中国古代文论,使得古代文论的直觉思维在理论形态上更加精致,在诗学批评中更具可操作性和方法论价值。唐代六祖慧能将印度的佛教发展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五百年后,宋代福建人严羽作沧浪诗话而以禅喻诗,用禅的思维方式品诗论诗,用禅文化的诗性精神浇灌中国文论的诗性。受道家文化自然真境与言外至味的影响,唐宋文论本来就有重意境、重冲淡、重自然空灵和无言之美的艺术倾向,这一路的文论思想,由王昌龄“意境” 、殷番“兴象”、
16、皎然“取境”、司空图“韵味”、苏轼“ 空静”绵延而成。到南宋严羽以禅喻诗,将禅宗的“参 ”与“悟”引入诗论,标举“熟参” 、“妙悟 ”并创“兴趣” 、“入神”、“ 别材别趣”诸说,既是对这自然冲淡一路文论的总结,亦是在这自然冲淡中融入“ 禅悦”及“禅法”之诗性。中国文化及文论史上,严羽可以说是第一次自觉地用禅宗的思想和方法来品诗诗论,并且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使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的禅宗思想,一变而为“本色 ”、“当行”的诗性思维方式及诗学批评方法。【知识模块】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9 【正确答案】 游仙诗是两晋时期的一种诗歌类型,突出体现在郭璞的游仙诗上。他的游仙诗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
17、映,而非如道家之鄙弃仕途;他所抒发的不是庄子的那种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精神。他的游仙诗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10 【正确答案】 锺嵘以味论诗,他认为真正感人的诗歌犹如回味无穷的佳肴,“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比如他指责玄言诗说: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11 【正确答案】 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借钟山神灵之口,使用赋体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假隐士的嘴脸,并予以嘲讽,在当俳谐性的杂文中很有代表性。【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12 【正确答案】 此文是韩愈于唐德宗
18、贞元十七年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文中围绕“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提出了“气盛言宜”(内容决定形式)、“务去陈言”(致力于创新)的指导古文运动的纲领。答李翊书以形象伪比喻、丰富多变的句式论证了为人与为文、立行与立言的关系。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阐明了道德修养对治学、为文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文应以立行为本,以立言为表,要学习古代的优秀作品,以增进道德修养;治学应不畏艰辛,持之以恒,深造自得,作文应务去陈言,勇于创新,表现了作者排击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3 【正确答案】 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