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7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7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75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7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起源于哪位著名的教育家?( )(A)乌申斯基(B)维果茨基(C)卡普捷列夫(D)鲁宾斯坦2 运用“道德两难 ”故事研究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心理学家是( )(A)德国的赫尔巴特(B)美国的埃里克森(C)美国的柯尔伯格(D)德国的柯尔伯格3 儿童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4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 )(A)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B)普遍
2、的道德原则定向(C)人际协调定向(D)惩罚和服从定向5 小老鼠通过尝试和错误进行的“迷宫” 问题解决属于 ( )(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6 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 )(A)迷箱实验(B)迷津实验(C)叠箱实验(D)“三座山 ”实验7 在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实验中,当狗对铃声产生条件作用时,同时再给一个中性刺激“音乐”,几次之后,仅仅给出音乐,狗也会分泌唾液,这种情况称为( )(A)条件作用的泛化(B)条件作用的分化(C)条件作用的消退(D)高级条件作用8 人或动物学会对某一特定刺激形成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也能
3、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是(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获得(D)消退9 以下对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D)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结果越好10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1 外控型的学生倾向于将自己的考试失败归因于( )(A)考试难度太高(B)学习能力较差(C)努力程度不够(D)原有学习水平较差12 把正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的是( )(A)
4、加涅(B)麦克利兰(C)布卢姆(D)韦纳13 在研究前人成果及结合实践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的是( )(A)潘菽(B)加里培林(C)瑟斯顿(D)冯忠良14 操作技能的高级阶段是( )(A)熟练阶段(B)定向阶段(C)模仿阶段(D)整合阶段15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 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得特别快。这属于(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6 “学会如何学习 ”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
5、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17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斯腾伯格(B)加涅(C)吉尔福特(D)加德纳18 美国心理学家( ) 提出了智力结构的群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 )种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A)斯皮尔曼,5(B)瑟斯顿,5(C)斯皮尔曼,7(D)瑟斯顿,719 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是( )(A)情绪智力(B)情境智力(C)成功智力(D)学业智力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的过程。三、简答题21 简要介绍概念转变的过程。22 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必答题23 论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
6、习理论的主要内容。24 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有何启示?四、名词解释25 人格26 思维定势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7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
7、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会如何学习就是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适当的认知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
8、0 【正确答案】 错误。这种说法混淆了负强化和惩罚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惩罚的概念: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作“惩罚” 。其次,再看负强化的定义: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积极强化)。比如,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时,这里的“表扬” 和“鼓励”就是一种正强化。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消极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时,一旦处罚解除,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可见,惩罚
9、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消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 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 。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简单地说,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
10、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间必须是存在冲突的。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 ,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做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1)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知冲突可以做如下分类: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
11、中的认知冲突。前者是指行为预期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冲突,后者指个体在社会文化互动(如阅读、听报告、讨论等)中遇到与自己原有观念不同的观点,从而感到的冲突。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前者指学习者头脑中现实存在着的概念与新经验的冲突;但有时头脑中的概念并不是以现实表征存在的,而是以非言语表征的方式微弱地、含糊地存在着的,甚至在教学前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以学习者的整个经验结构为背景会推出这样的理解,这种概念(观念)与新经验之间的冲突就是潜在概念的冲突。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有时,冲突的两个概念之间是针锋相对的,但有时它们却可以同时成立,只有视角的不同,而没有根本性对立。引发认知冲突在
12、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2)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a机械记忆;b概念更换:以新概念代替旧概念,并与其他概念相协调;c概念获取:与包括原有概念在内的有关概念一起被重新编辑,这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原有知识背景下理解新概念,新旧概念并不完全对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导致学生品德
13、不良的原因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宠严失度,方法不当;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只抓升学率,忽
14、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第二,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对他们冷淡、歧视,使他们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缺点和错误的发展。第三,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总体上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健康发展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2)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
15、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总之,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他们认为给他一点便宜的人是“ 好人”,认为严格要求和管束他的人可恶。他们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他们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而与他们的“伙伴” 却情感相投。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3 【正确答案】 加涅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结果时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教育 心理学 模拟 7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