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A)1926 年,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了 “党化教育”的口号(B) 1928 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即三民主义(C) 1937 年 8 月,“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D)1936 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了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2 抗战时期,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往昆明,组成了(A)国立西南联合大学(B)国立西北联合大学(C)国立北
2、平大学(D)国立北平师范大学3 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了(A)国立西南联合大学(B)国立西北联合大学(C)国立北平大学(D)国立北平师范大学4 在报纸上被评价为“ 夫试行 制最大目标,厥为使政治学术化一语。而一年来,现象之呈露,无一非为学术之官僚化”。这个制度是(A)大学区制(B)戊辰学制(C)教育独立化(D)建立训育制度5 1928 年 5 月,在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以 1922 年新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下列关于这个学制的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本国实情(B)适应民生需要(C)增高
3、教育效率(D)谋个人之社会性的发展6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初等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1928 年 2 月,国民党提出“普及国民教育” ,提高民众知识,以造成健全之国民(B) 1928 年 5 月大学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方针厉行全国义务教育(C) 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限教育部于当年 9 月制定出“厉行国民义务教育及成年补习教育” 的规程和实施计划(D)南京国民政府限于 1934 年底实现普及六年的义务教育7 规定小学教育“ 发展儿童身心,并培养儿童民族意识、国民道德基础及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 的文件是(A)1931.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B) 193
4、2.小学法(C) 1932.小学课程标准(D)1933.小学规程8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方针是(A)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B)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方针(C)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方针(D)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教育方针9 毛泽东从边区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 这句话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的(A)“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5、政策(B) “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C) “实行生产劳动” 的教育政策(D)“民办公助 ”的政策10 1941 年,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政策是(A)“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政策(B) “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C) “实行生产劳动” 的教育政策(D)“民办公助 ”的政策11 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 的方针,干部教育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的重心。下列学校中不是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的是(A)中共中央党校(B)陕北公学(C)鲁迅艺术文学院(D)苏维埃大学12 1931 年 6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令教育部执行确
6、定教育设施趋向案,其中规定:“必须根据总理恢复民族精神之遗训,加紧实施,特别注重于刻苦勤劳习惯之养成与严格的规律性之培养。”同年 7 月,教育部通令全国各学校悬挂“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匾,一律蓝底白字,以启迪道德,涵养品性。这一系列的措施是(A)训育制度(B)军训制度(C)整饬学风(D)施行导师制13 对“教育是什么 ”这个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这个学者是(A)杨贤江(B)黄炎培(C)晏阳初(D)蔡元培14 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B)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生活观(C)青年要敢于政治、投身革命(D)
7、青年要注重文化学习15 晏阳初在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对实施乡村教育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集中表现为“ 四大教育 ”和“三大方式”,其中对四大教育表述有误的是(A)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B)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C)以体育攻弱,培养强健力(D)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16 以梁漱溟的观点看,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是(A)城市建设(B)乡村建设(C)工业建设(D)实业建设17 在黄炎培看来,“ 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 ”是(A)社会化(B)科学化(C)平民化(D)生活化18 下列选项不属于陈鹤琴归纳出的“活教育” 教学的四个步骤的是(A)实验观察(B)阅读思考(C)创作发表(D
8、)团队合作19 “活教育”的课程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联贯性的“五指活动”(“五组活动”)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指活动的是(A)儿童健康活动(B)儿童社会活动(C)儿童文学活动(D)儿童音乐活动20 将大学中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改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的人物是(A)陶行知(B)黄炎培(C)陈鹤琴(D)晏阳初21 在教育实践中开展“ 科学下嫁 ”、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中国现代史上的独特举措的人是(A)陶行知(B)黄炎培(C)陈鹤琴(D)晏阳初22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生活
9、即教育(B)社会即学校(C)教学做合一(D)生活教育理论2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明确规定小学是实施国民教育的场所,设置的类型有完全小学、初级小学、简易小学、短期小学。其中专为推行义务教育而设的学校是(A)完全小学(B)初级小学(C)夜校(D)简易小学、短期小学24 1932 年,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下列选项中关于整顿全国教育的举措表述有误的是(A)公布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 中学法(B)废止综合中学(C)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D)高中分文理科25 提出“各学校要增设军事训练” 的观点的时间是(A)1927 年(B) 1928 年(C) 1929 年(D)1933 年二、辨析题首
10、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6 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27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 。28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三、简答题29 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30 简述杨贤江的“ 全人生指导 ”理论。31 简述陈鹤琴的“ 活教育 ”思想体系必答题32 论述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32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就吾最近几年的经验,用吾最近几个月的思考,觉得职业学校最要紧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来说就是社会化。”材料
11、2:“我们的职业教育社,自从成立以后,一般普通社会里的人,都希望我们介绍职业。我们岂有不愿意的么?只是办不了这件事。终想根本解决,所以打算从职业指导下手。”材料 3:“学生来学,凭什么方法替他们分科? 用怎样方法教导他们养成他们职业界的种种资格? 学成以后,更有怎么方法使得他们走一条相当的出路? 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材料 4:“应该想一个法子,预先去指导他;凡是关于社会的生活,职业的种类,职业界需用人才的标准,以及学徒自己的体力学业品性能力各方面,都应该使他们注意做他们将来选择职业时候的参考资料。”33 在此材料中,作此表述的教育思想家是谁?阐明的核心观点是什
12、么?34 对材料中反映的观点进行评析。35 论述陶行知的“ 教学做合一 ”的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方针。国民政府时期提出了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战时须做平时看以及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1946年 11 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12 月 25 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并于 1947 年元旦公布,当年 12 月 25 日实施。本题的 D 选项对中华民国宪法的时间表述不对。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
13、国现代教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遵循战时教育方针,日军进犯、国土沦丧,学校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大批高校迁西南西北,调整重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往昆明,组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制定的“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与之相应的“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重建和发展服务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遵循战时教育方针,
14、日军进犯、国土沦丧,学校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大批高校迁西南西北,调整重组。国立北平火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至 1938 年底,共迁址调整大学 55所,为中国教育保存了一批精英力量。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制定的“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与之相应的“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15、的试行与废止。这是教育独立论的现实要求;也是建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的一种尝试。在南京国民政府尚未完全控制教育之际,蔡元培尽力促成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其目的是“改官僚化为学术”,以求“一事权,以利教育”。但实际效果却与愿望相背离。以大学统帅中小学,忽略中小学实际需要,削减中小学教育经费,导致中小学居于附庸地位。而遭到了中小学界的反对。试行大学区中等学校教师联合会曾在报上公开著文批评:“夫试行大学区制最大目标,厥为使政治学术化一语。而一年来,现象之呈露,无一非为学术之官僚化”。实行大学区制是为了保障教育的独立性,但事实证叫人学区的教育反易于卷入政治的漩涡。因此,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一次忽略中国国
16、情的失败的教育管理改革实践。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戊辰学制”。这个学制分原则和组织系统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七项原则:(一)根据本国实情;(二)适应民生需要;(三)增高教育效率;(四)提高学科标准;(五)谋个性之发展;(六)使教育易于普及;(七)留地方伸缩之可能。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戊辰学制的原则同 1922 年学制一样强调的是“谋个性之发展”。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28 年 2 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宣言中提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民众知识,以造成健全之国民。同年
17、5 月大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决议,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方针“厉行全国的义务教育”,中央、各省区、各市县均设立义务教育委员会。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限教育部于当年 9 月制定出“厉行国民义务教育及成年补习教育”的规程和实施计划,并要求限于 1934 年底实现普及四年的义务教育。1930 年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将义务教育完成期限定为 20 年,即从1930 年到 1950 年。1935 年 8 月行政院批准并颁布教育部根据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的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及实施细则,计划分三期实现全国普及四年制义务教育。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7 【正确答
18、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教育发展问题。在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令法规,如 1931 年的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1932 年的小学法、1932 年的小学课程标准以及 1933 年的小学规程,1936 年又对小学课程标准加以修订。其中小学规程规定“发展儿童身心,并培养儿童民族意识、国民道德基础及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27 年 11 月,革命根据地处在初建阶段,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纲就已提出“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注意工农成年补习教育及职业教育”、“发展
19、农村教育,提高乡村文化”、“发展社会教育,提高普通文化程度”等教育任务。1934 年 1 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更具体、明确地表述了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37 年 5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正确的
20、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后来他又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1944 年 10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作了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报告,指出“解放区的文化已经有了进步的方面,但还留有落后的方面;解放区已有人民的新文化,但还有不少封建文化的残余。不得不有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从边区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文化教育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产
21、生。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41 年,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因此,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干部教育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的重心。194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论政策中要求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教育,“越人越多越好!”遵其指示,根据地各级各类干部学校、干部在职补习学校蓬勃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大都集
22、中在延安,其中著名的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医科大学、延安大学、行政大学、俄文学院、民族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新文字干部学校、炮兵学校以及日本工农学校、朝鲜军政学校等。华北根据地有抗战建国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冀南抗战学院、太行抗战建国学院。华中根据地有华中党校、苏中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华中建设大学。淮北苏皖根据地有淮北行政学院、江淮大学等。苏维埃大学是苏区时期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因此,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
23、管理。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实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设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查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施行训育制度。1930 年 10 月,教育部批准上海教育局拟定的中学训育暂行标准和小学训育暂行标准。1931 年 6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令教育部执行确定教育设施趋向案,关于学校训育规定:“各级各类之训育,必须根据总理恢复民族精神之遗训,加紧实施,特别注重于刻苦勤劳习惯之养成与严格的规律性之培养。”同年 7 月,教育部通令全国学校悬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横匾,一律蓝底白字,以启迪道德,涵养品性。后来还要求依其精神制定本校的校
24、训、校歌。从实施训育制度起,国民政府历年颁布有关训育的法令法规多达数十个,详细规定训育的实施。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杨贤江的教育本质的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在新教育大纲中,他阐述“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理论。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他发表了 300 多篇教育文章,大多是关于青年问题的专论。全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现代教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