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 3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如何理解心理测验的特点?2 简述 CCT 对实得分数、真分数和测验误差的假定。3 什么是测量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4 什么是测量的效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5 什么是内容效度? 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怎样把握内容效度?6 简述标准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7 确定常模团体时应注意些什么?8 简述经典测验理论的优缺点。二、论述题9 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10 试论述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三、多项选择题11 与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有关的假设是( )。(A)真分数和观察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2、(B)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C)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D)多次观察分数之和接近真分数12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 )。(A)可靠性(B)有效性(C)特殊性(D)一致性13 如一个测验难度太低,测验分数会出现( )。(A)地板效应(B)天花板效应(C)聚在高分端(D)分数分布太窄14 分析被试对测验项目的反应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 )。(A)信度(B)效度分析(C)难度分析(D)鉴别力分析15 在鉴别力分析中,主要的估计指标包括( )。(A)项目的通过率(B)项目与测验总分的相关(C)项目间的相关(D)没有回答该项目的比例16 下列情况哪些是系统误差( )。(A)在测验分数
3、公布之后,发现制定的标准答案出了错误(B)读卡机选择题的程序中少编进了最后一道小题(C)阅卷老师身体不适(D)有几张数学考卷中,小数点印刷不清17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作是( )的和。(A)真分数和系统误差(B)真分数和随机误差(C)真分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D)有效变异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8 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有( )。(A)主试者的因素(B)被试者的影响因素(C)对于效标效度,测量与效标二者实施间隔时间没有什么意义(D)有第三因素的影响19 根据经典测量理论,常用的测验等值方法有( )。(A)全距等值(B)等百分位等值(C)线性等值(D)方差等值20 某项
4、测验中,绝大部分题目的难度值 P 较大,那么被试的分数( ) 。(A)集中在高分端(B)平均数小于中数(C)中数小于众数(D)分布呈现负偏态21 项目的难度水平( ) 。(A)对于选择题来说,P 值应接近 050,而各题难度在 0502 之间(B)对于是非题来说,P 值为 075 最合适(C)对于是非题来说,P 值为 060 最合适(D)对于是非题来说,P 值为 063 最合适22 项目的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之一是( )。(A)鉴别指数且常以测验总分代替(B)将按所侧总分数的 27的比例分别抽选确定为高分组与(C)计算鉴别指数,D0,D 越大,区分高低分组的程度越高(D)计算鉴别指数,D0,D 越
5、大,区分高低分组的程度越低23 发展顺序量表( ) 。(A)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质(如智力、技能等)随着成长时间以有规律的方式发展进行评估的发展常模(B)格塞尔发展程序表即是其中之一(C)可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方面评估的大致发展水平(D)可显示智力年龄24 信度的指标表示方法有( )。(A)信度系数,即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值(B)信度指数,其平方即是信度系数(C)测量标准误,其与信度呈负相关(D)标准分数25 如果间隔一段时间对某测验的两个复本再进行信度评估( )。(A)称为重测复本信度(B)稳定与等值系数(C)是更为严格和更为广泛的应用(D)没有应用价值教育
6、心理学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 3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就是说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量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没有绝对的零点,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上的什么位置。(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首先,测量用的题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要经过标准化;其次,评分、计分的原则和手续要经过标准化;最后,分数的转换和解
7、释都要经过标准化。【知识模块】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2 【正确答案】 CCT 对实得分数、真分数和测验误差的假定:(1) 实得分数与真分数存在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出来,即:X T E,式中 X 表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即某被试在一个测验形式上的得分; T 表示真分数;E 表示测验误差,即在测验某一具体形式上产生的随机误差。 (2)测验误差的期望值为 0。或误差的平均数为 0,即:E(E) 0,即针对一组被试而言的,对一组被试,其测验误差的和为。平均数也为 0。由上面两个假定可得一组被试真分数的平均数与实得分数的平均数相等。(3)误差的真分数独立。E 是测验中产生的随机误
8、差,只与偶然因素有关,而与真分数 T 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测验误差并不随被试能力或心理特质水平的变化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即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相关系数为 0。用 YTE 表示被试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相关系数,则有 rTE0,该式也可表示真分数与误差的协方差为 0,即 Cov(T,E) 0。(4)实得分数方差等于真分数方差与随机误差方差之和。若以 表示实得分数方差,以 表示真分数的方差,以 表示误差方差,则有 。【知识模块】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3 【正确答案】 (1)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程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2)影响信度的因素:受试者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
9、意力、持久力、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团体被试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全体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时,其得分分布必定会较窄,以相关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信度值必然会小,这时有可能低估真正的信度值。此外,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主试者方面。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给以特别协助,评分主观等。测验内容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等。施测情景方面。测验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空间宽窄等。测量工具方面。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都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果一个试
10、题的试题取样不当,则难以测查到被试心理特质的全面情况。若是被试采取押题方式应考,则所得结果的随机性更大。这时测量的信度就必然不高。相反,当一份测验中的同质性的题目数量增多之后,同一心理特质被考查到的次数就会增多,被试的成绩也就能被有效地拉开,整个团体的测验分数分布就会更广,从而提高测量的信度。如果一个测验的话题取样不当,则无法使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提高。如果测验的题目太难,则会引起被试的随机猜答,并使得大部分人的得分偏低,整个分数的分布变窄,从而影响测量的信度。如果题目太容易,则大部分被试都将获得高分,这同样会使测验分数的分布变窄,影响测量的信度。间隔时间。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
11、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异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知识模块】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4 【正确答案】 (1)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效度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一个测验测量什么性质?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测得有多准?在选用标准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时,必须首先评鉴其效度,考虑其目的和功能,检验所测的结果是否符合该测验的目的。(2)效度的影响因素:测验组成方面。试题是构成测验的要素,测验之效度取决于试题性能。凡测验的取材、测验长度、试题的区分度、难度及其编排方式等皆与效度有关。要想提高测验的效度,须谨慎
12、选择测验材料,适当安排测验的长度,使试题具有相当的鉴别力而且难易程度适中。测验实施方面。测验的实施程序是影响效度的重要因素。若主试能适当控制测验情境,遵照测验手册的各项规定而实施,就能避免外在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在测验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场地的布置、材料的准备、作答方式的说明、时间的限制等任何一方面不遵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都会使效度降低,失去测验的意义。被试反应方面。被试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和身心健康状况等,都能影响他在测验情境中的行为反应。被试是否充分合作,也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所选效标的性质:由于同一个测验可以有不同的效标,同一个观念效标也可以有不同的效标测量,所以在评价测量
13、效标时,所选效标的性质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知识模块】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5 【正确答案】 (1)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估计一个测验的内容效度就是去确定该测验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而所要测量的内容或行为领域是依据测量的目的而定的,它通常包括预测的知识范围以及该范围内各种知识点所要求掌握的程度两方面。(2)应用范围: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但是不适合用于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还要避免与表明效度(某个测验从表明上看好像实测某种心理特质的一种现象)相混淆。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其具体步骤是:
14、明确欲测内容的范围,包括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这种范围的确定必须具体详细,并要根据一定目的规定好各纲目的比例。确定每个题目所测的内容,并与测验编制上所列的双向细目表相对照,逐题比较自己的分类与制卷者的分类并做记录。制定评定量表,考查题目对所定义的内容范围的覆盖率,判断题目难度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异,还要考查各种题目数量和分数的比例以及题目形式对内容的适当性等,对整个测验的有效性作出总的评价。此外,克伦巴赫(Cronbach)还提出过内容效度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具体方法是:从同一个教学内容总体中抽取两套独立的平行测验,用这两个测验来测同一批被试,求其相关。若相关低,则两个测验中至少有一个缺乏内
15、容效度;若相关高,则测验可能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还有一种判断内容效度的方法就是再测法,其操作过程是:在被试学习某种知识之前做一次测验,在学过该知识后再做同样的测验,这时,若后测成绩显著地优于前侧成绩,则说明所测内容正是被试新近所学内容,进而证明该测验对这部分内容而言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知识模块】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6 【正确答案】 (1)难度分析。所谓难度,就是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一个项目的难度大小,除了与所测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有关以外,还与测验的编制技术和被试的知识经验有关。标准参照测验可以采用常模参照测验的方法来计算难度,但是在筛选题目时,对难度水平的要求与常模参照测验不同。对于是非题、选
16、择题等采用二分法记分的项目,难度通常用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的百分比作为指标:P 100式中 P 为项目的通过率,R 为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N 为全体被试人数。用通过率代表难度时, P 值越大其难度越小,P 值越小其难度越大。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可以先将被试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将总分最高的 27和最低的 27的被试定位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在某一项目上的通过率。最后用下式计算该项目的难度:p 式中,PH、P L 分别为高分组与低分组的通过率。在选择题中,由于允许猜测,备选答案数目越少,机遇的作用越大,就越不能反映题目的真实难度。为了平衡机遇对难度的影响,可用下
17、面的公式校正:CP 式中, CP 为校正后的通过率,P为实得通过率,K 为备选答案数目。对于论述题等不用二分法记分的项目,常常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难度:P (2)区分度分析。标准参照测验一般分数变异较小,因此不适合用相关法来计算区分度,但是可以采用类似鉴别指数法计算,即比较两组的通过率。方法一:根据测验分数将被试分为未达标组和达标组,然后分别计算他们在某一项目上的通过率。两组考生通过率之差,便是该项目的区分度。其公式为:Dp s 一 pn。式中 ps 与 pn 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在某一项目上的通过率。方法二: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在教学前后各施测一次,分别统计项目前后测的通过率,二者之差便是项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心理学 心理 统计 测量 基本理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