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1年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1年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1年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 年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简述电子媒介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2 简述可能对大众传播生产流程产生影响的因素。3 简述“高语境文化 ”和“低语境文化”的区别。4 简述造成新闻不真实的具体原因。5 简述中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6 试论大众传播如何受到社会控制。7 试论造成中国目前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主要原因。8 请就下列报纸版面,围绕“媒体应该怎样进行灾难报道,编辑如何选择灾难图片,如何看待作为一个摄影人就应该及时客观记录,新闻图片应该怎样呈现灾难”等问题,运用新闻传播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9 用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就下文
2、中的现象进行分析。2008 年 12 月 8 日,拥有 161 年历史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也申请破产保护。论坛公司旗下包括大名鼎鼎的洛杉矾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知名报纸以及 23 家广播电视台,雇佣员工超过两万,旗下报纸总发行量达到 200 多万,是名副其实的报业巨头。2009 年 2 月初,有近 150 年历史的丹佛洛矾山新闻同样因财政困难而宣布停刊,目前该市只剩下一份日报丹佛邮报。著名百年老报西雅图邮报因财政拮据,于 2009 年 3 月 17 日起停止发行印刷版,只保留网络版,成为美国首份完全转为电子报的大型美国报纸,近八成员工都将被裁。该报也是美国今年第二份倒闭的主要报章。N
3、 一月内,美国费城问询报和费城每日新闻所属公司费城报业公司提请破产保护,以开展债务重组。新闻记录报业公司也已走上同一条道路,该公司在美国五个州出版 20 种日报和 1 80 多种刊物。出版明尼阿波利斯星论报的公司也陷入困境,它已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百年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于 2009 年 4 月起停止出版纸质日报,专注于自己的网络版报纸,从而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日报的全国发行报纸。2011 年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电子媒介的出现与发展,使人类社会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电子媒介时代,人
4、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犹如在村庄中一样简单,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联系,这是媒介技术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首先,先进的媒介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让我们的人际交往变得迅速和便捷,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对方的 email,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联系。其次,网络化的交往穿越了时空的控制,拓展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有了开放性和多元性。在互联网上,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突破了地域、种族、阶级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再次,媒介技术的发展,也能够让人们的人际关系走向一种集中化由于兴趣爱好或者宗教信仰等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电子媒介业给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电子媒介看起
5、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使人们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减少,在联系方便的同时疏远了彼此的心。人们在媒介上拓宽了人际关系,却可能在现实中缩小了人际关系。其次,在网络这样的电子媒介中,由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没有身份的限制,久而久之可能会失去一些信任感,社会关系会变得冷漠。2 【正确答案】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生产流程包括信息的生产、传递、接收和反馈四个环节。影响大众传播生产流程的因素主要有信息、传播者、接受者和媒介四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信息因素,信息因素即传播内容因素。传播内容是否具有较大的传播价值
6、、形式上是否为受众喜闻乐见都会影响大众传播的生产。其次是传者因素。在大众传播的生产过程中,传播者信息的发布者和最重要的把关人,媒介组织的纪律、要求以及传播者的个性、素养和喜好都会影响大众传播生产过程中信息的选择和发布。再次是媒介因素。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而也是影响信息能否顺利传递、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最后是受者因素。受众既是大众传播内容的最终接受者和传播效果的评判者,又是反馈内容的发布者。受众的气质、接受信息的喜好、预存立场等都会影响传播者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接受什么样的反馈。3 【正确答案】 美国人类文化学家霍尔把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一种文
7、化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话语意义的创造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对所使用的言语的依赖程度比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就是高语境文化;如果意义的产生对所使用的言语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而对语境的依赖相对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有明显的区别:(1)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是内隐而含蓄的,暗码信息较多,且包含较多的非语言编码;在低语境文化中,信息是外显而明了的,明码信息较多,且包含较多的语言编码。(2)在高语境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反应很少外露;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的反应一般是外露的。(3)高语境文化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密,人们对圈内和圈外的人是有区别的;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际关系不密切,圈内
8、圈外关系较灵活。(4)高语境文化属于高承诺文化;低语境文化属于低承诺文化。(5)高语境文化时间处理高度灵活;低语境文化的时间是高度组织化的。总体而言,高语境文化主要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人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如许多不成文的传统习惯、不言而喻的价值观和社会普遍公认的行为模式。而低语境文化则相反,它强调的是理性和逻辑,也就是在理性的基础上用逻辑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4 【正确答案】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违背新闻真实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多方
9、面的,不仅有新闻工作者自身在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1)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人利用新闻报道牟取私利,或自我吹嘘、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欺上瞒下。(2)记者、编辑队伍中的作风问题是造成新闻失实的突出原因。有些记者心浮气躁,急于成名,不惜弄虚作假博取知名度;有些记者怕苦怕累,不深入实际,靠电话、道听途说、想象编造故事。(3)面对日趋严重的作假,无论是党政主管部门还是新闻单位对此的处理轻描淡写,助长了这股歪风。(4)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传媒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失实现象有逐年加剧之势。为了吸引更多的“ 眼球 ”,许多媒
10、体不辨真假,以 “新奇”新闻刺激读者。(5)网络新闻的崛起也为新闻失实推波助澜。(6)近几年来,对新闻真实性威胁最大、为害最烈的是炒新闻,即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炒新闻的背后,必定有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驱动。有些是社会上的职业骗子,专门造假新闻骗稿费;有些新闻从业人员不顾职业道德,拿人“红包” ,搞有偿新闻。5 【正确答案】 我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包括五个方面:(1)法的刚性与意识形态弹性的矛盾。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对很多问题、概念的判断,过去姓“资” ,现在姓 “社”了。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制定新闻法时,很难对一些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做
11、出姓社和姓资的定性,而法律要求必须明确这些问题,这是一件充满矛盾的事情。(2)法的权力的普遍性与传媒权力实际上的等级性的矛盾。从法的角度看,新闻传播权利是一种普遍的权利,权利面前人人平等。在实际中,我国的传媒分别隶属于不同级别的党委和其他党领导的权力组织,不同级别的传媒进行采访报道、舆论监督的权能是不同的。现实如此,笼统的规定普遍适用的采访报道权、批评权,反而无法操作。(3)法的稳定性与舆论导向随机性的矛盾。法律通常是稳定的,不能轻易变来变去。我国的传媒承担着正确引导舆论的任务,而导向是会根据形势的变化经常调整的。同类事情,在有些情况下要求集中报道,有时又不准报道,这是难以用稳定的法律来规定的
12、。(4)法的普遍性与纪律的有限性的矛盾。我国所有的传媒在政治上都受党政机关或其他党委领导的权力组织的领导,新闻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政治身份。上级或组织要求传媒做的事情,可能会与法律在社会层面保障的原则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纪律回避法律有效,法律的地位无处摆放。(5)对传媒的随机控制和依法行政的矛盾。现阶段,我国对传媒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属于随机控制。而按照“依法行政” 的要求,行政行为从实体到程序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受到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制约。在传媒工作领域,虽然已经有了成套的行政法规,但是执行中依法行政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这本身就是和法制精神相矛盾的。6 【正确答案】 传播的社会控制,
13、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活动实施的牵制、约束和控制。社会对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的控制,是客观的存在。每一个社会都根据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实施这种控制。一个社会对大众传播的控制形式、手段以及控制程序,基本是由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同时又受到这个社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条件的影响。具体来说,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手段包括五个方面:(1)政治权力的控制。政治权力对大众传播的控制是最主要的社会控制。运用政治权力对传播进行控制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法律控制,指政府依据有关的法律、法令,约束、管理、监督新闻机构及传播内容,以防止其危害国家、人民和统治阶级利益;二是政策控制,指政府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1 云南大学 新闻 传播 硕士 专业 综合 能力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