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49及答案与解析.doc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4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49及答案与解析.doc(5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4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 ) 所作的规定。(A)技术(B)技术规范(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D)技术标准2 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 )。(A)规范性(B)强制性(C)约束性(D)标准性3 (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A)环境标准(B)环境措施(C)环境指标(D)环境质量标准4 ( )提供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地方标准(C)国家环
2、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 ) 。(A)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B)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C)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D)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6 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 )。(A)国家级和地方级(B)地方级(C)行业级(D)企业级7 ( )以国家级标准为主。(A)国家标准(B)环境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D)方法标准8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
3、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A)功能分类保护水域功能(B)功能分类保护水环境质量(C)区域综合治理水域功能(D)区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9 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A)使用目的(B)管理目的(C)检测目的(D)排放标准10 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A)污染物数量(B)污染物排放浓度(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11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
4、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A)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D)污染物浓度及种类12 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A)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13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A)可行性分析(B)环境因素分析(C)有毒有害物质分析(D)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14 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A)矩阵法(B)网络法(C)数值模拟法(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15 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选
5、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A)主要特征(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C)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D)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 )分别划分评价等级。(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要素(D)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17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分( )级。(A)1(B) 2(C) 3(D)418 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D)环境功能区划19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不包括( )。(A)工程性质
6、(B)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C)污染物排放特点(D)工程建设过程20 环境空气敏感区的评价范围包括( )类功能区。(A)1(B) 2(C) 3(D)421 特征污染物指( ) 。(A)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特有污染物(C)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及特有污染物22 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污染源中心点(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A)2(B) 3(C) 4(D)523 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 )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A)几何高度最高(
7、B)几何高度最低(C)测量高度最高(D)测量高度最低24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25 ( )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26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 )
8、。(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7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8 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 )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A)最低者(B)中级(C)低级(D)最高者29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0 ( )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A)一
9、、二级(B)二、三级(C)三、四级(D)一、四级3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km。(A)2(B) 4(C) 5(D)632 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 )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A)过往的(B)近几年(C)未获批准的(D)已批准的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 )途径。(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34 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 )(A)监测因子(B)评价因子(C)影响因子(D)重要因子35 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
10、表性的(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A)4(B) 5(C) 6(D)736 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A)6(B) 8(C) 10(D)1237 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A)3(B) 4(C) 5(D)638 大气环境一级评价中的检测布点中,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 )个监测点。(A)12(B) 23(C) 34(D)1339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
11、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A)5(B) 10(C) 15(D)2040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 )。(A)小于 30(B)大于 30(C)小于 20(D)大于 204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 )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A)2000(B) 2200(C) 2500(D)270042 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A)58(B) 38(C) 49(D)15
12、2043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大于 40 km(B)小于 40 km(C)小于 50 km(D)大于 50 km44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大于 40 km(B)小于 40 km(C)小于 50 km(D)大于 50 km45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1 年(B) 2 年(C) 3 年(D)4 年46 对于二级评价
13、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1 年(B) 2 年(C) 3 年(D)12 年47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 )(北京时间 08 点)的距地面 1500 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每日 1 次(B)每日 2 次(C)每日 3 次(D)每日 4 次48 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次的连续观测资料。(A)6(B) 12(C) 24(D)3
14、649 低于第( ) 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要求进行简单的水环境影响分析。(A)1(B) 2(C) 3(D)450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 ) 的排放量。(A)含热量大的冷却水(B)冷却水(C)不含热量的冷却水(D)含热量的冷却水51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A)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B)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C)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D)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52 复杂污水水质中的污染物类型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模拟 4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