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47及答案与解析.doc(5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4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分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标准分级分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分为( )。(A)类(B) 类(C) 类(D)类4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标准值分为( )。(A)类(B) 类(C) 类(D)类5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分为( )。(A)类(B) 类(C) 类(D)类6 声环境功能区的 4b 类是指( )。(A)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B)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C)内河航道俩测区(D)城市主干道7 (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A)市级(B)县级(C)地级(D)国家级8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在向( )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汇报环保工作时,应将标准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A)上级(B)同级(C)地级(D)市级9 自我监督主要由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承担,其基本出发点主要是( )。(A)达到法律法规要求(B)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C)达到标准规定要求(D)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与标准要求10 对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监督,一般为( )以相应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对排放标准的实施监督,往往采用
3、抽样测试检查制度,对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以相应标准进行判定。(A)临时采样点(B)固定采样点位、固定频率的例行监测(C)固定频率检测(D)固定采样点定位11 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 )。(A)管理措施(B)整改措施(C)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D)环境保护措施12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 )。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评价内容非常必要。(A)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法限制新建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的项目(B)预防为主(C)节能减排(D)依法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13 环境影响评价要根据(
4、 )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A)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和区域总量控制(B)环境污染物种类的变化(C)污染物排放总量(D)有毒有害物质总量1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入( )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A)国家级(B)省级(C)市级(D)所在地区15 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从建设项目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环境影响,以( ),估算建设项目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的费用一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A)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B)定性描述(C)定量分析(D)定性分析16
5、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 )进行比选。(A)环境保护角度(B)经济效益(C)环境防护措施(D)依法行政17 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 )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A)建设阶段(B)施工阶段(C)进展阶段(D)运行阶段18 在方案比选时,若给出推荐方案,要结合比选结果提出( )。(A)整改措施(B)环境保护方案(C)环境评价的结果(D)优化调整建议19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 ) 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A)评价因子(B)危险因素(C)社会变化因素(D)评价标准20 环境风险评价中应根据建设项目
6、( ),给出环境风险评估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从环境风险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A)环境影响因素(B)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C)环境保护措施(D)环境敏感程度21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中应明确( )。(A)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实施范围(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影响范围2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中,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 ) 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A)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B)评价因子影响(C)污染源的分类(D)大
7、气环境气候条件2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中,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 )叠加影响。(A)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B)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C)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D)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2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若评价范围内还有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也应考虑其建成后对( )的共同影响。(A)气象条件(B)污染源(C)气候条件(D)评价范围25 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需要分析的因素是( )。(A)超标(B)超标程度(C)超标位置(D)超标范围26
8、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分析小时浓度超标概率和( ),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A)最大浓度(B)最大持续发生时间(C)最大浓度发生时间(D)最大持续浓度值27 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分析日平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 )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A)平均气温最大值(B)平均风速最大值(C)平均浓度最大值持续时间(D)平均浓度最大值时28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 )要求。(A)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B)有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C)无组织排放平均浓度值(D)有组织排放平均浓度值29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
9、 ),评价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A)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评价范围(B)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措施(C)评价分析方案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D)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30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 )。(A)污染物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排放源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有规划的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31 AERMOD 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 )km 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A)30(B) 40(C) 50(D)6032 GB 30951996
10、 标准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 ( )。(A)1 类(B) 2 类(C) 3 类(D)4 类33 GB 30951996 标准规定了( )种污染物在不同取值时间情况下的各级别的浓度限值。(A)6(B) 8(C) 10(D)1234 TSP 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m 的颗粒物。(A)40(B) 60(C) 80(D)10035 PM10 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m 的颗粒物。(A)小于等于(B)大于(C)等于(D)大于等于36 Pb 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TSP)中的( )。(A)化学物品(B)含铅污染物(C)铅(D)铅及其化合物37 GB 309
11、51996 中的氟化物(F)指标则授权给( )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A)省市级(B)地方(C)直辖市(D)国家38 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所有有效数据均应( ),不得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以及人为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A)参加统计(B)参加评价(C)参加统计和评价(D)参加数据分析39 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相关表中列出的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 )m半径范围的建筑 5 m 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 50执行。(A)200(B) 250(C) 300(D)35040 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
12、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 )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等于41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 )m。(A)10(B) 15(C) 20(D)2542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 )采样计平均值。(A)1 h(B) 15 h(C) 2 h(D)25 h4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 )。(A)1 级(B) 2 级(C) 3 级(D)4 级44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 15 m 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A)低于或等于(B)高于(C)
13、高于或等于(D)接近45 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 )m。(A)5(B) 10(C) 15(D)2046 当烟囱(或排气筒) 周围半径 200 m 三离内有建筑物时,除达到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外,烟囱(或排气筒)还应高出建筑物( )m 以上。(A)3(B) 4(C) 5(D)647 ( )年 1 月 1 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A)1996(B) 1997(C) 1998(D)199948 在河流简化时,若河流的断面宽深比大于等于( ),可视为矩形河流。(A)15(B) 20(C) 25(D)30
14、49 对于江心洲进行简化,若评价等级为二级,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以按( )。(A)浅滩对待(B)江心洲对待(C)无江心洲对待(D)江心洲分段简化对待50 在注入海湾的河流中,大河及评价等级为( )级的中河应考虑其对海湾流场和水质的影响。(A)1(B) 2(C) 1 和 2(D)351 河流混合过程段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A)充分混合段(B)混合过程段(C)排污口上游河段(D)排污口下游河段52 河流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 )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A)2(B) 5(C) 6(D)1053 所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模拟 4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