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5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对于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最终排放量的计算应等于( )。(A)现有工程排放量(B)改扩建工程排放量(C)改扩建工程的削减量(D)A+B-C2 对于范围比较大的城区或工业区,可以认定为面源的是( )。(A)源高低于 30m,源强小于 0.05t/h 的污染源(B)源高低于 20m,源强小于 0.04t/h 的污染源(C)源高低于 30m,源强小于 0.04t/h 的污染源(D)源高低于 20m,源强小于 0.05t/h 的污染源3 对于气象站位
2、于评价区外的情况,在引用附近气象站资料时,应采用分量回归法,那么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不宜小于( )。(A)0.35(B) 0.30(C) 0.45(D)0.404 对于气象站位于评价区外的情况,在引用附近气象站资料时,应采用分量回归法,那么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不宜小于( )。(A)0.35(B) 0.30(C) 0.45(D)0.405 常规气象资料的调查期,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有最近( )年的气象资料。(A)1(B) 2(C) 3(D)46 承载力分析对评价一项规划的( )类型的影响不适用。(A)基础设施或公共设施(B)家庭生活(C)野生生物数量(D)自然保护区域的休闲使用7
3、 累积影响应当从( )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A)时间和空间(B)数量和质量(C)时间和质量(D)空间和数量8 表征大气扩散能力强弱的有( )。(A)大气稳定度(B)大气扩散参数(C)污染物的形态(D)下风向距离9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关于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风是吹向东北方向的风(B)西南风是由西南方向吹来的风(C)东北风是由东吹向北方向的风(D)西南风是由西吹向南的风10 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风频,如下式 ,式中 C 的意义是( )。(A)统计资料中吹 n 方向风的次数(B)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C) n 方向的风频(D)统计资料中小
4、风总次数11 P-T 法根据地面风速、日照量和云量把大气稳定度分为( )类。(A)五(B)六(C)七(D)八12 P-T 法中确定大气稳定度时,稳定度 D 的意义是 ( )。(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较稳定13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所说的逆温是指( )。(A)气温随纬度增加的现象(B)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C)气温随高度递减的现象(D)气温随纬度递减的现象14 有关污染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A)风向频率与该风向平均风速的比(B)风向频率与该风向风速的比(C)某风向平均风速与该风向频率的比(D)某风向风速与该风向频率的比15 在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时,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
5、一般不应少于( )个。(A)6(B) 8(C) 10(D)1216 有关累积影响包括的类型正确的是( )。(A)复合影响和最大限度(B)最低限度和饱和限度影响(C)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D)时间和空间的交叉影响17 有关累积影响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专家咨询法、核查表法、网络法、生态系统分析法(B)矩阵法、网络法、系统流图法、环境数学模型法(C)承载力分析、叠图法/GIS、情景(幕景)分析法、生态系统分析法(D)网络法、系统流图法、叠图法/GIS、现场调查法18 有关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错误的有( )。(A)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原则是代表性和实用性(B)监测布点采用环境功能区划
6、为主兼顾均布性、主导风结合均匀性原则(C)在主导风下风向、保护目标要布点(D)监测布点的范围仅仅限于评价区内19 为了使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一大气环境规定: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 ) 天的有效数据。(A)3(B) 5(C) 7(D)920 为了使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一大气环境规定: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 ) 天的有效数据。(A)3(B) 5(C) 7(D)921 污染物随着污水排放河流后,( )。(A)在河流横向断面上只经横向混合一定距离后与河水充分混合(B)在河流横向断面上只经垂向混合一定距离后与河水充分混合(C)在河流横向断面上立即与河水充分混合(D
7、)经垂向混合、横向混合后与河水充分混合22 推流迁移过程中污染物不变的量是( )。(A)所处位(B)污染物的浓度(C)污染物质量通量(D)污染物的形态23 S-P 模式表征顺直河流水流( )。(A)恒定状态下需氧有机物的衰减规律(B)恒定状态下悬浮物的衰减规律(C)非恒定状态下需氧有机物的衰减规律(D)非恒定状态下悬浮物的衰减规律24 不属于有关溢油动力学过程的漂移过程运动速度组成的是( )。(A)潮流(B)风流(C)风海流(D)风浪余流25 有关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排污状况分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B)对于稳态模型需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C)
8、对于动态模型需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D)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26 对于点源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为( )。(A)(B)(C)(D)27 对于非点源,正常设计条件下河流稀释混合模型为( )。(A)(B)(C)(D)28 对于溶解态和吸附态的污染指标,应加入分配系数,则分配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A)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不互溶两液间的分配比例(B)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固液两液间的分配比例(C)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气液两液间的分配比例(D)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气液固三液间的分配比例29 以年为时间尺度来研究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
9、,往往可以把湖泊看作为一个( )。(A)完全非混合反应器(B)非完全混合反应器(C)完全混合反应器(D)部分混合反应器30 Vollenweider 最早提出的湖泊中营养盐负荷模型表示( )。(A)磷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的关系(B)氮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的关系(C)氮磷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的关系(D)营养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的关系31 关于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的河流水质预测评价采用零维模型(B)对于大中型河流中的废水排放,横向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需要采用一维模型进行预测评价(C)在河流水质预测评价中,一般也采用三维模型(D)有机物降解和生物质的降解项
10、可忽略时,可采用零维模型32 有关水质模型的时间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质预测中使用的时间尺度,按逐渐增加水质模型复杂性的顺序为准稳态稳态动态(B)在水质预测中使用的时间尺度,按逐渐增加水质模型复杂性的顺序为稳态动态准稳态(C)在水质预测中使用的时间尺度,按逐渐增加水质模型复杂性的顺序为稳态准稳态动态(D)在水质预测中使用的时间尺度,按逐渐增加水质模型复杂性的顺序为动态 准稳态稳态33 在水质模型预测中,有关模型中变量和动力学结构错误的是( )。(A)利用水质模型进行预测评价的污染物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废热(B)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一般采用一阶反应动力学来反映
11、衰减规律(C)对于持久性污染物,一般采用一阶反应动力学来反映衰减规律(D)在进行河流溶解氧预测时,要包括溶解氧模型变量34 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选用种群活力作为评价指标,那么种群活力属于哪一类评价指标?( )(A)生态学评估指标(B)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C)资源保护法规基准(D)战略指标35 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个环境因子,通过对可类比对象的监测或调查分析,可取得有针对性的评价依据,从而对拟建项目某一问题或某一个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这种类比调查分析方法是( )。(A)统计分析法(B)单因子类比分析法(C)综合类比分析法(D)替代方案类比分析法36 在土壤侵蚀容许量
12、标准中,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其中东北黑土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是( )。(A)200t/k 2.a(B) 300t/k2.a(C) 500t/k2.a(D)1000t/k 2.a37 在对某一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时,计算得到该区域的水力侵蚀强度为6500t/k2.a,则该区域的侵蚀强度分级属于( ) 。(A)轻度侵蚀(B)中度侵蚀(C)强度侵蚀(D)极强度侵蚀38 对某一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时,得到其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和侵蚀模数 3 项指标分别为 35m、20t/k 2.a 和 4000,那么其风蚀强度分级属于( )。(A)微度(B)轻度(C)中度(D)强度3
13、9 关于富营养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湖泊中总磷与叶绿素 a 和透明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B) Carlson 开发出的营养状况指数(TSI)是一种用于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它的标准是 TSI40 为贫营养,TSI 介于 4050 之间为中营养,TSI50 为富营养。实践证明这个标准也同样适用于评价我国湖泊应用状况(C)当湖水过于浑浊(非藻类浊度)或水草繁茂的湖泊,Carlson 指数则不适用(D)pH 值和碱度对于湖泊中磷的固定和人工循环的恢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40 雪原属于( ) 景观。(A)地理地貌(B)地质类(C)生态类(D)气象类41 下面关于景观敏感评价的判别指标中正
14、确的是( )。(A)景观表面相对于观景者的视角越小,景观被看到或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B)景观与观景者越近,景观的易见性和清晰度就越高,景观敏感度也高(C)在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段内,景观被看到的几率越高或持续的时间越长,景观的敏感度就越低(D)景观与环境的对比度,如形体、线条、色彩、质地和动静的对比度越低,景观就越敏感42 一般视角或视线坡度达到( )时为很敏感。(A)20% 30%(B) 30%45%(C) 45%60%(D)60%43 从对视角的冲击来看,一般观察或视觅时间范围为( )时为中等敏感。(A)30s(B) 1030s(C) 510s(D)0.35s44 下面关于景观阈值与植被
15、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A)裸岩草本灌丛森林(B)裸岩森林草本灌丛(C)森林灌丛草本裸岩(D)灌丛裸岩草本灌丛45 下面关于景观阈值评价中说法错误的是( )。(A)当周围环境全为荒漠或裸岩背景时,会形成另一种高的视觉景观冲击能力,这时阈值可能更高(B)我们应该保护景观阈值高的景观(C)一般孤立景观阈值低,坡度大和高差大的景观阈值较低,生态系统破碎化严重的景观阈值低(D)一般森林的景观阈值较高,灌丛次之,草本再次之,裸岩更低46 描述种群动态的常用参数是( )。(A)繁殖率(B)死亡率(C)种群密度和生物量(D)生物迁入迁出量47 将群落生物与其环境作一体观,就形成了生态学中的另外一个层次,也
16、就是( )。(A)种群(B)生态系统(C)生物圈(D)栖息地48 下面生态系统中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B)草原(C)荒漠(D)海滨浴场49 为了使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大气环境规定,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 ) 天的有效数据。(A)3(B) 5(C) 7(D)950 有关水环境现状调查正确的有( )。(A)当上游附近有敏感区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B)对于水环境为一级评价时,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丰水期和枯水期(C)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三级评价的各类水域须调查丰水期(D)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方法 模拟 1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