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4(无答案).doc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4(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24(无答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24(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0 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1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开展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属于( )工作阶段。(A)第二阶段(B)第三阶段(C)第四阶段(D)第一阶段2 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 )。(A)国家环境标准(B)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C)地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D)地方环境标准3 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执行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
2、标准(C)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执行(D)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4 进行工程分析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为( )。(A)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B)设计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C)设计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D)建设过程、运行初期、运行中后期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A)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B)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C)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D)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
3、境特征6 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 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8,最远影响距离为 3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一级(B)二级(C)三级(D)二级或三级7 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 )。(A)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B)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C)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D)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是( )的标准。(A)推荐型(B)强制型(C)试用型(D)标准型9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
4、6)中所规定的常规污染物不包括( )。(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甲烷(D)一氧化碳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中的估算模式是一种( )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A)单源(B)二源(C)多源(D)由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多少确定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 )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A)一级(B)二级(C)一级、二级(D)三级12 大气评价等级确定中 Pi=cic 0i100,其中 c0i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 0i 表示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3(B) c0i 一般选用 GB3095 中
5、 1 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C)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五倍值(D)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 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13 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A)6(B) 8(C) 10(D)121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15 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 ( )直径100m 的颗粒物。(A)几何当量(B)阻力学当量(C)自由沉降当量(D)空气动力学当量16 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
6、( ) 等条件 (也可称典型气象条件) 。(A)风频和稳定度(B)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C)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D)污染系数和稳定度17 常用大气预测模式中的“静风” 是指( )。(A)距地面 10m 高处平均风速 U100.5ms(B)距地面 10m 高处平均风速 U101.5ms(C)距地面 5m 高处最大风速 U51.5ms(D)距地面 5m 高处平均风速 U51.5ms18 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 )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 。(A)等标污染排放量 Pi(B)最大地面
7、浓度占标率 Pi(C)平均地面浓度占标率 Pi(D)最小地面浓度占标率 Pi19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条件有( )个。(A)4(B) 3(C) 5(D)220 下列情况不适合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是( )。(A)河流充分混合段(B)非持久性污染物(C)河流恒定流动(D)废水稳定连续排放21 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20m3s,一级评价,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45m,水深 6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个水样分析。(A)6(B) 4(C) 5(D)222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 )。(A)两类(B
8、)三类(C)四类(D)五类23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 。(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24 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500m 处应设置一个( )取样断面。(A)控制断面(B)消减断面(C)参考断面(D)混合断面25 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50m3s ,其水域规模为( )。(A)特大河(B)大河(C)中河(D)小河26 某水库平均水深 10m,水面面积 30km2,其水域规模为( )。(A)一般水库(B)大水库(C)中水库(D)小水库27 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建
9、设过程、生产过程(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A)应该完全相同(B)彼此不一定相同(C)建设期和生产过程应该相同(D)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应该相同28 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 0 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2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无法判定29 某扩建的大型项目,其所在功能区是工业区,项目扩建前后噪声级增加 4dB(A),其声环境评价工作应按( )开展工作。(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一级或二级评价(D)三级评价30 声环境三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
10、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 )。(A)给出最终降噪效果(B)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C)进行达标分析(D)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31 对于建筑施工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A)等效 A 声级(B) A 声级(C)声功率级(D)A 计权声功率级32 对于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为评价范围( )。(A)50m(B) 100m(C) 200m(D)500m33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 LWECPN 为( )的区域。(A)60dB(B) 70dB(C) 80dB(D)55dB34 以球面波形式辐射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 )。
11、(A)成正比(B)成反比(C)无规律(D)成平方3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 )。(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36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属于地下水评价哪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A)准备阶段与现状调查阶段(B)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C)工程分析与预测评价阶段(D)预测与报告编写阶段37 (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
12、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A)类和类建设项目(B) 类建设项目(C) 类建设项目(D)类建设项目38 当 I 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地下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 )为调查评价范围。(A)同一地下水块段(B)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C)地下水环境的基本情况(D)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39 地下水环境评价中,I 类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为( )。(A)10000m 3d,100010000m 3d,1000m 3d(B) 10000m3d,100010000m 3d,1000m 3d(C) 10000m3d,1
13、000 10000m 3d,1000m 3d(D)10000m 3d,100010000m 3d,1000m 3d40 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等( ) 项指标确定。(A)2(B) 3(C) 4(D)54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的编制要求。(A)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B)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C)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D)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时段划分和验收标准确定的原则42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
14、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时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 )为调查分析的重点。(A)勘察期和施工期(B)施工期和运营期(C)运营期和退役期(D)退役期和勘察期43 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 ),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A)生态敏感性(B)生态重要性(C)生态合理性(D)生态完整性4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采取的方法不包括( )。(A)类比分析法(B)矩阵法(C)网络法(D)叠图法4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 ),筛选出
15、应调查的有关参数。(A)工作重点和评价范围(B)工作重点和调查范围(C)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D)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46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 )和影响程度。(A)影响因子、影响方式(B)影响范围、影响方式(C)影响范围、影响途径(D)影响途径、影响方式47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预测( )。(A)潜在的后果
16、(B)累积影响(C)不利影响(D)不可逆影响48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依据( ),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A)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B)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C)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D)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 (含水域)范围4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 )规划的层次、相近程度。(A)高于(B)低于(C)一致于(D)不低于50 生态影响影响评价( )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A)1 级以上(B) 2 级(C) 3 级(D)3 级以下51
17、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 )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A)点源(B)线源(C)面源(D)无组织排放源52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对拟议的开发区( )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A)各个规划方案(B)替代方案(C)推荐方案(D)零方案53 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上,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应该在( )之后开始。(A)规划方案分析(B)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C)规划合理性分析综合论证(D)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5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试卷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模拟 24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