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标准同步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工程类试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标准同步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试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标准同步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标准同步练习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1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是根据( )确定。(A)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B)等标排放量(C)最远距离 D10(D)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2 下列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是( )。(A)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不含两个)项目(B)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C)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E)以城市快速路为主的扩建项目
2、3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B)一级、二级、三级评价都应选择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C)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D)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 (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计算其评价等级4 对于新建项目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拟建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拟建项目新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
3、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5 对于改扩建项目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A)新污染源(B)老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6 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 )。(A)在 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账 ”(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E)对
4、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7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下列可以不调查的内容是( )。(A)体源调查(B)建筑物下洗参数(C)污染源排污概况(D)点源调查(E)面源调查8 大气环境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B)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C)排气筒有效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D)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E)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9 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面源调查内容的是(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
5、g(s.m 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B)排气筒高度和出口内径(m)(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D)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 (m)(E)面源分类10 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体源调查内容的是( )。(A)体源高度(m)(B)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C)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h)(D)体源的边长(m) 、宽度(m)(E)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11 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对于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内容的调查应包括( )。(A)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 20 级)(B)颗粒物的分级粒径(um)(C)各
6、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 3)(D)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12 大气环境线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A)平均车速(kmh) ,各时段车流量(辆h) 、车型比例(B)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C)街道街谷高度(m)(D)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 (m),道路宽度(m)(E)各种车型排气口高度13 下列污染物应筛选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的是( )。(A)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B)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C)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 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D)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
7、属于毒性较大的,可以不选用(E)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用14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监测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有( )。(A)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B)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C)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D)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5 天有效数据(E)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 8 个小时浓度值15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
8、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B)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D)城市道路项目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位可以不按照不少于 6 个点设置(E)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有近 2 年的监测资料,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 24 个监测点16 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A)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B)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C)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D)给出各监测点大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试卷 大气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相关 标准 同步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