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章节练习试卷 6及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 下面是一组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材料: 材料 1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甚至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帐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 2 我们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
2、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 3 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1、 2、 3,毛泽东认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为什么 ? (2)结合材料 1、 2、 3,毛泽东认 为农、轻、重的关系应该怎样 ? (3)毛泽东在材料 1中讲到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哪种更好 ?为什么 ? 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订过哪三条经济建设的基本
3、路线 ?每一条基本路线制订的主要背景、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 ?据此,你认为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一方面是在一些工作中仍然有右倾保守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是在最近一个时期在有些工作中又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倾向,有些事情做得太急了,有些计划订得太高了,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可能性。 就农村工作来说,全国农业纲要四十条本来是要在五 年、七年和十年内分别加以实现的,但有些同志因为心急图快,企图在两三年内即把事情全部做好。 摘自人民日报 1956年 6月 20日社论 材料 2 湖北红安县土质贫瘠,生产条件不好,今年平均亩产也达到 843斤,比 195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
4、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量增产的地区,有的是十分贫瘠的,在那里能够提早十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指标,那么条件与它们相同或者比它们好的地方,难道反而不能做到吗 ?有些人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是符合于客观规律的。 摘自人民日报 1957年 11月 13日社论 材料 3 1958年 5月,在北京召开八大的第二次会议。 武断地认为 1956年下半年的反冒进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 “马鞍形 ”。即 1956年的高潮, 1957年的低潮 (实际上并不是低潮 ), 1958年更大的高潮;对反冒进负有责任的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在会上作了检讨。 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
5、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农业方面普遍提高 20-50%。 这样,第二个五年计划一开始就抛开了八大一次会通过的建议,转上了大跃进的道路。 农业提出 “以粮为纲 ”的口号,要求五 年、三年以至一二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 1,概括指出当时党在指导经济建设上的方针。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 2,概括指出当时党在指导农业生产的方针上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据材料 3,指出八大二次会议是如何总结八大以来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这导致什么结果 ? 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
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哪些重要认识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 70%集中于全 国面积不到 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内地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 “一五 ”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 80%在内地, 694项重点工程有 472项在中、西部,占 68%。 摘自中国当代史研究 2001年第 3期 材料 2 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 “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 ”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大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 2000多亿元,兴建 20
7、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 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 内地和西部。 摘自中国当代史研究 2001年第 3期 材料 3 进入 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 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摘自中国当代史研究 2001年第 3期 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 20世纪 50 70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并简要评述其意义。 考研 政治社会主义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社会主义建设 方针政策 章节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