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人的发展 2 社会本位论 3 活动课程论 4 非指导性教学 5 道德情感 6 全民教育 二、简述题 7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8 现代学制的类型。 9 认识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请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转变,评论这段话。 11 联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1
2、2 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分析自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正确答案】 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的过程。而学生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 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人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 【正确答案】 教育的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确定。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 【正确答案】 又称经验主义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根据学生所 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 “从做中学 ”,引导学生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这一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这一理论重视课程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上有好的一
4、面,但他们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 更日益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 4 【正确答案】 这一模式建立在罗杰斯情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础、教师是促进者、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达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目的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由五个活动阶段组成。第一阶段:确定帮助情景。第二阶段:探究发现问题。第三阶段:发展洞察力。第四阶段:计划与决定。第五阶段;整合。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某一情景十的情感
5、因素而非智力冈素,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纯粹的智力手段来实现整合的。 5 【正确答案】 学生的思想品 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品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6 【正确答案】 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满足每个人 (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
6、 )的基本学 习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全民教育偏重于普及教育。全民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是广义的,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不仅主导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 二、简述题 7 【正确答案】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2)教育的政治功能 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 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
7、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 (3)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4)教育的人口功 能 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8 【正确答案】 现代学制主要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 (1)双轨制主要存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这个学制把学校
8、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 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 )、中学 (包括中学预备班 )。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 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才,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 (后来是小学和初中 )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这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2)单轨制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征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 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9、,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它相对于双轨制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但是它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并不是完全公平的。 (3)分支型学制。前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分支型学制。十月革命后,前苏联制定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劳动学校系统。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又恢复了原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于是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某些因素的前苏联型学制。这种学制前段 (小学、初中阶段 )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学制的中学,上通 (高等学校 )下达 (初等学校 ),左 (中等专业学校 )右 (中等职业学校 )畅通,这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06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原理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