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3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03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03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3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第 1-4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把法律归结为神的意志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 )。 ( A)柏拉图 ( B)托马斯阿奎那 ( C)卢梭 ( D)康德 2 能铍称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 ( A)物 ( B)原告 ( C)被告 ( D)未成年人 3 不属于法律制定程序的是 ( )。 ( A)审议法律议案 ( B)表决法律议案 ( C) 公布法律 ( D)起草法律议案 4 法定免责条件是指 ( )。 ( A)权利主张超过时效 (
2、B)有效补偿 ( C)自愿协议 ( D)不可抗力 5 不属于法律规范作用的是 ( )。 ( A)指引作用 ( B)评价作用 ( C)经济作用 ( D)强制作用 6 典型的不成文宪法的国家是 ( )。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7 最早写入人格尊严内容的我国宪法是 ( )。 ( A) 1954年宪法 ( B) 1975年宪法 ( C) 1978年宪法 ( D) 1982年宪法 8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机关是 (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务院 ( D)国家民委 9 据左传昭公六年载: “周有乱政,而作 ( )。 ” ( A
3、)禹刑 ( B)汤刑 ( C)九刑 ( D)吕刑 10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 A)铸刑书 ( B)竹刑 ( C)法经 ( D)秦律 11 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 )。 ( A)大理 ( B)大司寇 ( C)廷尉 ( D)大理寺卿 12 中国古代把具 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 )。 ( A)秦律 ( B)汉律 ( C)曹魏新律 ( D)北齐律 13 唐律疏议的重要指导思想是 ( )。 ( A)明刑弼教 ( B)明德慎罚 ( C)德主刑辅 ( D)德本刑用 二、多项选择题 第 46-63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
4、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4 宋朝为加强中央司法机构的控制,在皇宫中设立 ( )。 ( A)大司徒 ( B)宣政院 ( C)大理 院 ( D)审刑院 15 明初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律是 ( )。 ( A)大明律 ( B)明大诰 ( C)明会典 ( D)问刑条例 16 1911年清末政府公布的第一部专门刑法典是 ( )。 ( A)大清律例 ( B)大清现行刑律 ( C)大清新刑律 ( D)暂行新刑律 17 中国近代史上由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三读通过的第一部宪法草案是 ( )。 ( A)钦定宪法大纲 (草案 )
5、( B)重大信条十九条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草案 ) ( D)中华 民国宪法 (草案 ) (1913年 ) 18 中国近代史上确立 “民商合一 ”的民法典编纂体例的政权是 ( )。 ( A)清末政府 (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 C)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 D)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19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是 ( )。 ( 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 ( B)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 C)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 ( D)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 20 各级人大代表受 ( )监督。
6、( A)选民 ( B)选举委员会 ( C)原选举单位 ( D)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21 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哪些正确 ?( ) ( A)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B)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都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C)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 D)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即民族自治机关 22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领导人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 )。 ( A)国务委员 (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D)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23 在我国制定颁布的四部宪法中
7、,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宪法实施监督权的有 ( )。 ( A) 1954年宪法 ( B) 1975年宪法 ( C) 1978年宪法 ( D) 1982年宪法 24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 ( )。 ( A)修改宪法 ( B)解释宪法 ( C)监督宪法实施 ( D)提出宪法修正案 25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 行 ( )。 ( A)引导 ( B)鼓励 ( C)监督 ( D)管理 26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些自然资源不属于集体所有 ( )。 ( A)森林 ( B)矿产 ( C)山岭 ( D)水
8、流 三、简答题 第 64-66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7 简述法律责任的分类。 28 简述我国公民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四、分析题 第 67-69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9 某法学教师 在课堂讲授中提出: “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仅有范围大小之别,无内容和效力之异。 ” 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对该讲授内容进行分析。 30 有学者认为,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说到底是人权的保障法。试从宪法的特征和价值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9、31 阅读下面文字,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立法、行政、司法皆总揽于统治大权,故一言以蔽之,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以保护臣民 者也。 ” 五、论述题 第 70小题,本题 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2 试论司法的中立性。 33 强制性是法律固有的特征,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 A)正确 ( B)错误 34 法律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法律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是一样的。 ( A)正确 ( B)错误 35 在构成法律规范的条件、模式、后果等三种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模式。 (
10、A)正确 ( B)错误 36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逻辑上的联系,追究法律责任都要通过法律制裁。 ( A)正 确 ( B)错误 37 法律解释的主体只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A)正确 ( B)错误 38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都是由英国学者丁蒲莱士最早提出的宪法分类。 ( A)正确 ( B)错误 39 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和改变国务院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A)正确 ( B)错误 40 法随国家产生而产生,宪法是法,所以宪法也随国家产生而产生。 ( A)正确 ( B)错误 41 在我国,乡长、镇长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A
11、) 正确 ( B)错误 42 法国 1789年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 A)正确 ( B)错误 43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 A)正确 ( B)错误 44 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 A)正确 ( B)错误 45 按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 A)正确 ( B)错误 46 西周的大司寇是周天子的 “六卿 ”之一。 ( A)正确 ( B)错误 47 西周时 “傅 ”即债券,债权人执右券。 ( A)正确 ( B)错误 48 “桔 ”是加在脚上的木制刑具。 ( A)正确 ( B)错误 49 决
12、事比是汉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 ( A)正确 ( B)错误 50 三国时的魏律与南北朝时的北魏律均为 18篇。 ( A)正确 ( B)错误 51 唐律规定死刑斩刑减一等,是减为绞刑。 ( A)正确 ( B)错误 52 元律规定重大案件不得夜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正确 ( B)错误 53 大清商律草案 (志田案 )共五篇,其中没有破产律一篇。 ( A)正确 ( B)错误 54 中华民国约法取消了责任内阁制。这一观点不错。 ( A)正确 ( B)错误 55 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配偶不得自诉。 ( A)正确 ( B)错误 2003年法律硕士(综合课)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
13、选择题 第 1-4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神意论把法律归结为神的意志,其典型代表人物是中世纪经院主义神学家、法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而古希腊思想 家柏拉图没有关于法本质的具体论述,大体属于早期自然法和城邦法思想;法国思想家、法学家卢梭是理性论的代表,他把法律作为人的意志的体现来阐述,认为 “法律乃公意的行为 ”;康德也是理性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故选 B。 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义客体。要成
14、为法律关系客体应满足下述三个条件: (1)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 (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和利用; (3)必须具有 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以占有和利用。本题选项中,只有 “物 ”才符合上述条件,故选 A。而另外几个选项,原告、被告和未成年人,都是法律关系主体,即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与题意不符。 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根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的立法实践,我国的立法大致有以下几个基本程序,即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议案的
15、审议、法律议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等阶段。比照本题各选项,故选 D。 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免责条件是指对于行为人免除法律责任的条件,在私法上包括法定和意定两种情形。法定免责条件主要是 “不可抗力 ”,即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而权利主张超过时效、有效补偿和自愿协议,乃是当事人自行决定的免责条件,即意定免责条件,故本题选 D。 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根据法的规范作用的不同对象,即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可以大体上被概括为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五种作用。本题中 A、 B、 D均在上述分类之中,属于法的规范作用。惟有 D经济作用不属于,故选 D。 6
16、【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是英国学者蒲莱士 1884年提出的宪法分类。这种宪法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文书形式。成文宪法是指由一种或者少数集中文书表现的宪法。不成文宪法则是无统一法律文书,而是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美国是典型的成文宪法国家。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我国前三部宪法都没有规定公民人格尊严的内容,现行宪法吸取了“文化大革命 ”期间公民人格尊严受到践踏而得不到法律保护的沉痛教训,将公 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规定为一项基本权利。现行宪法第 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7、。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在我国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以宪法为根据的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设立特别行政区内管理制度的法律等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 定除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并且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有权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国务院则享有行政法规的制定权和发布权。 9
18、【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这句话是晋国的叔向在反对郑国子产 “铸刑鼎 ”时提到的。周初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立法活动,即制定九刑。九刑在春秋时期就失传,只在左传中保留了一些片段,根据这些记述,九刑应该是由九篇组成而得名,后人往往以此指代周朝的法律。 1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 中国历史上 “改法为律 ”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进行变法的一个方面内容。史籍记载,商鞅 “受法经以相秦 ”以后曾 “改法为律 ”,这里的法是春秋中后期对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战国时,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的公平性,而要求把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要性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来。 “律 ”更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 “范天下不 而归
19、于一 ”的功能, “改法为律 ”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因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应当为秦律。 1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秦朝中央的中央司法机构由廷尉和御史大夫等组成,廷尉既是 司法机构的名称又是最高司法官吏的官职名称。到了两汉,中央司法机构由尚书、廷尉和御史大夫组成,廷尉这一司法官职的名称在汉代发生过几次变化,在景帝中元六年一度更名为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名廷尉,哀帝元寿二年又改为大理,东汉光武以后再复名廷尉。本题设问的为秦汉两朝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的名称共同的只能是选项 C“廷尉 ”。 1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曹魏新律是魏明帝于太和三年下诏开
20、始制定,所作的新律 18篇,也被称为曹魏律。曹魏新律在继承汉律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表现之一就是将法经 中的 “具法 ”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1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在德与刑、礼与法的关系上,自汉武帝以来,统治阶级内部的认识逐渐趋于统一,儒家主张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唐初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法律思想,并用于指导本朝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在唐律疏议名例律中明确地表明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的“德本刑用 ”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 二、多项选择题 第 46-63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
21、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审刑院是宋神宗以前为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而增设的中央审判机关。审刑院设在皇宫,以知院事为长官,另有详议官六人。凡是上奏案件先交审刑院备案,后交大理寺复核,之后再返回审刑院详议并奏请皇帝裁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 D。 1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以明初乱世和 “民不从教 ”为口实,仿照周公东征殷顽时训诫臣民的书面文告一 “诰 ”,制定了所谓的大诰。明大诰是以 判例形式出现的、带有特别刑法性质的重刑法令。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16
2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 1910年 5月公布的一部过渡性刑法典。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典多以朝代或年号为名,自从大清现行刑律时起,才开始在正律中名以刑律两字,但是从内容上看,大清现行刑律仅是对大清律例进行了局部的和形式的修改,大部分仍然沿用,所以大清现行刑律并不是一部新式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是清政府于 1911年 1月 25日颁布的一部专门刑法典,从单纯技术角度看,属于近现代意 义上的新式的专门刑法典,与中国传统法典在结构、体例及表现形式上均有较大不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1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临时约法是在 “南北议和 ”的过程中由南京
23、临时政府匆忙制定的。 1912年元月中旬,代行参议院职权的各省代表会议召开了临时约法首次起草会议,同月 28日,临时参议院成立后,又召开了第二次约法起草会议,从 2月 7日起,临时参议院正式审议约法草案,至 3月 8日三读通过, 3月 1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临时约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18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中国清末及北洋政府都采用民商分立制,分别编定民、商法草案。1929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 “编定民商法统一法典议决案 ”,确立了 “民商合一 ”的立法原则。其主要根据是,民法与商法并无确定的界限,两法并立既不便于立法,又有碍于使用。因此,
24、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19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宪法与宪政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生命。也可以说,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因此,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 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而离开了宪政,宪法则成了一纸空文。一般说来,宪法与宪政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是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 20 【正确答案】 A,C 【试题解析】 选举法第 43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21 【正确答案】 A,C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03 法律硕士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