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渗入和整合其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课题.ppt
《《初中地理课程渗入和整合其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课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课程渗入和整合其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课题.ppt(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初中地理课程渗入和整合其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会,目录,一、导言 二、课题提出背景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理论依据 六、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 七、研究目标 八、研究内容 九、研究方法 十、研究过程安排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十二、研究人员基本情况及分工 十三、完成研究的条件及困难 十四、参考文献 十五、致谢,导言,1948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一次名为半个人的时代的演讲中,指出现代教育分科太细,结果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懂文;学问是一个整体,可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半人”,他批评说这是一个“半个人的时代”。,导言,据英国媒体2015年5月23日报道,
2、芬兰政府正对中小学校推行一项大胆的教育改革方案,摒弃传统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取而代之的是采取一种名为“现象教学”的新方法。学校教师上课时教授的是一系列取材广泛的课题,并且把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技巧融入课题当中。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法国课”的时候,会被要求在地图上辨认法国和其他国家,并用法语讨论这些国家的天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一并学习到地理、气象和法语等知识。,课题提出背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融合思维方式方法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需要各级领导熟悉各学科特点,从而避免瞎指挥;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各科老师的相互
3、配合,课程融合提供了机会让每一位老师了解各学科特点。 .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课程整合”始发于19世纪末赫尔巴特提出的统论,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式微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战后“课程改革运动”,其后又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举复兴,如今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在各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2、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著名教育专家伊朗的拉塞克和罗马尼亚的维迪努就课程整合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概括阐述了“跨学科性”整合课程的命题。设计出了实现课程整合的“课程计划的方法论框架”。美国学者雅克布斯把课程整合划分为六中不同的设计策略,供
4、学校教师选择。,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3、国内台湾提出“课程统整”的出发点在于要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培养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发展在教育中折射出的问题。香港的“课程统整计划”也提倡培养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实施内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4、大陆学者张念椿、张华、黄译莹、黄志红、徐玉珍等人对课程整合进行相关研究,观点基本类同。其中以徐玉珍对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实践最有代表性,主要观点有:(1)课程整合不是与课程分化相对立的课程设计方式,而是与课程分化相对应并相互包含的课程设计方式。(2)课程整合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3)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
5、个过程。国内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整合的实践多见于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和各种校本课程,但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践课程内容整合(即学校本位设计)非常罕见。,核心概念界定,什么是学科整合呢?有人说,学科整合是学科知识的补充,技能的补充;也有人说,学科整合就是学科之间的“整改、合作”,即对各学科进行一番整治,使之在新的层面上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浙江教育学院的王治文教授提出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分列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核心概念界定,还有一种整合是相对广义的,即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包括例子、练习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课程 渗入 整合 其他 探索 实践 课题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