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三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ppt
《第一节 三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三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ppt(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节 三国鼎立的形成和魏蜀吴的统治,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曲型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证地看问题材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出现,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2 .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一定贡献。,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2、1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双方胜负的原因。3疑点 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克服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的曹操是白脸奸、诸葛亮是神的错误印象,培养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4解决办法以教师启发式的讲述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阅读归纳,教师综合分析,图示讲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 、教具准备1教学挂图:官渡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形势图2曹操像、诸葛亮像3. 课本插图:三顾茅庐,五、学生活动设计1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讲述时多启发设问,牵引学生思维,参与学习。2针对课本内容,指学生朗读、阅读归纳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分
3、析概括能力。3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胜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依据史实评价曹操和诸葛亮,纠正小学、戏剧中的正统观念人物神化的错误。4指导学生制作并填定“三国建国年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六、教学目标(一)明确目标见“素质教育目标”。,(二)整体感知从公元220年到589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东汉末年各军阀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280年西晋统一南北,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由于各种矛盾激化,西晋统一时间只有36年就迅速灭亡。随后,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由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
4、朝代,历史上叫做南朝。淝水之战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叫做南朝。淝水之战之后,北方抚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国五个朝代,历史上叫做北朝。南北朝同并存。三国两晋北朝时期,北方长期分裂割据,连后战乱,社会生产的发展到了一定影响,但北方各族人民在生产和斗争中接触频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江南地区由于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抚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开发了江南,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在第15课中我们学习了、“黄巾起义”,谁能谈谈这个起义的特点是什么?它原后果怎样?2
5、导入新课经过共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而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限,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指导学生在课方前的导言中找出):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从20课到25课我们将学习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今天我们抚学习第20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3讲授新课同学匀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吗?大家还记得那首主题曲吧:“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6、雄”还记得剧中再现了哪些英雄人物?(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电视剧把许多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眼前,剧中人物虽经过后人艺术创造,但他们大多也是有历史依据的。今天 我们就对曹操、诸葛亮来一番是非成败的评论吧。,(板书)一、官渡之战(一)背景(板书)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拥有军政权的州郡官吏乘机扩大武装力量,争夺地盘,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今河北中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势大地广;刘璋占据兖、豫二州(今河南和山东西南部);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刘璋占据益州(今四川);孙权占据洒东(今长江下游以南);还有立足未稳的
7、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各地军阀为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曹操在他的蒿里行诗中描写当时的凄凉景像时写道貌岸然:“铠甲生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希望有安定的生活,希望统一。同学们想想,统一两面个-曹操和袁绍在各方面都要牮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渴望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势力迅速壮大。(板书)、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 请同学们归纳曹操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阅读归纳,教师板书)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想想以前谁实行过?(管仲建议齐桓公实行过)这种作法顺应了当时人的正统观念,谁也不愿轻易地汉篡位
8、的乱子。当时东汉的皇帝汉帝虽是个儡,但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征,曹操认识到只要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曹操发展势力的措施,在政治上还有招贤纳土。,曹操势力的发展,和他重用人才分不开。东汉时期选拔官吏,一是看出身门弟,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勇于冲破“门弟”和“世贤”的框框,三次发布“求贤”令,公开提出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汉国用兵之术”的都可以重用。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大量人才得以重用。曹操有以皇帝作号令天下的招牌,又有文武人才的辅佐,还奖励农耕,有充足的军粮于是准备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战。(板书)(二)官渡之战概况(挂官渡之战图)官渡之战
9、前,袁绍的地盘和兵力都超过曹操。公元200年,袁绍率兵10万抵达黄河,企图一举消灭曹操,他派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白马是官渡的前哨,形势万分危急。曹操认为自已仅有三、四万兵力,不能硬拼。他采纳谋土许攸的建议,佯攻廷津,迷惑袁绍。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却立即派出轻骑向东,急救白马。白马解围后,为集中兵力消灭袁绍主力,曹操快定放弃折马,退守官渡,曹袁两军在官渡对峙。请一名同学朗读小字了解官渡战役过程,并思考曹操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偷袭乌巢)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组织学生计论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战争双方找原因)。,(板书)(三)影响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用几年时间肃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三国鼎立 形成 魏蜀吴 统治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