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007 -2014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pdf
《DB13 T 2007 -2014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2007 -2014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30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0072014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2014 - 01 - 25发布 2014 - 02 - 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007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农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蕴薇、沈彦俊、杨富裕、孙宏勇、盛亦
2、兵、齐永青、刘毅。 DB13/T 20072014 1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种植的基础条件、栽植管理、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其它种植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边际土地 指那些尚未被利
3、用、自然条件较差,而又能产生一定生物量、有一定生产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这类土地暂不宜垦为农田,但可以生长或种植某些适应性强的植物。 3.2 种茎 指用作大田定植栽种、具有完整可萌发腋芽的杂交狼尾草茎段。 4 基础条件 4.1 土壤和气象条件 杂交狼尾草适宜种植的土壤广泛,半沙质土、粘土、微酸性土壤和轻、中度盐碱性土壤均可种植。在边际土地和中低产田种植也可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地块选择好后适当平整即可。 杂交狼尾草适宜在华北平原区年均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种植。 4.2 栽种期 日均气温达到15以上或5cm地温达到10以上,即可进行杂交狼尾草种茎的大田定植,华北平原区一般在4月25日之后,具体
4、日期依各地实际确定。 4.3 品种选择 DB13/T 20072014 2 杂交狼尾草喜热,在华北平原区栽培宜选用“神禾1号”等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可延长生育期,获得更高产量。 5 育苗及商品种茎生产 5.1 育苗地块肥力条件及底肥施用量 育苗及种茎生产地块应选择中高肥力地块,底肥施用纯氮5kg15kg/亩。 5.2 播种育苗 杂交狼尾草为3倍体,采用种子直播育苗时,需购买商品化F1代种子。 选择具有较好肥力、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圃,深耕、去除杂草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可在温室育苗,保证苗床温度在2025之间。每亩苗床需种量1.5 kg2.0kg,采用稀条播(株距1cm2cm),行距
5、15cm20cm。为防止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拌种,种子播深1cm2cm。播种及育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生长至56片叶时,即可移栽。 5.3 移栽 移栽应选择阴天或太阳照射较弱的时候。移栽株行距分别为60cm和70cm,可选择穴栽或开沟方式进行,株穴或沟深6cm8cm。移栽前需将幼苗叶片剪短,栽植到事先挖好的穴坑内,培土、浇水。 5.4 留种植株的田间管理 同大田管理,详见本规程第7节。 5.5 留种植株收获 用作留种的植株,在生长季末一次性收获。华北平原区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时,挑选生长健壮的植株,连根挖出,去掉植株上部幼嫩部分及叶片,保留叶鞘。 5.6 种茎越冬贮存 5.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T20072014 华北平原 杂交 狼尾草 栽培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