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216-2010 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DB13 T 1216-2010 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216-2010 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 220B 41 D B 1 3、竺T%pJ k省地 、万标味七,比DB 13丁1216-2010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2010-04-19发布2010-05-04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 T 1216- 2010月I 吕本标准按照GB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铁、王春光、左玉柱、倪耀娣、赵兴华、张庆茹、刘廷玉、郭彦军、王士哲、刘荣欣、许丽、卫书鹏、龚建刚、肖娜。DB13/ T 1216- 2010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标准适
2、用于生猪饲养场(户)和动物诊疗单位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范NY 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DB13/T 991猪场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副猪嗜血杆菌病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叩hilus parasuis, HPS)所引起的一种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如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伴发
3、肺炎为其特征。4诊断4. 1病原及传染源本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病猪、临床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4.2流行特点4.2.1发病日龄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仔猪,也有见于10日龄以后的哺乳仔猪及育肥猪。4.2.2传播途径DB13/ T 1216- 2010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或污染排泄物传播,也可通过创伤而感染。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但一般猪场是以慢性感染为主。4.2.3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一般在10一巧,严重时病死率可达到50%04.2.4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和深秋季节多发,特别是气温剧烈变化、空气质量差、饲料或饮水供应不足、长
4、途运输等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4. 3临床症状4.3. 1急性感染急性感染的病例主要表现以下临床症状:a)病猪体温高达40一41 C,精神沉郁,食欲减退;b)气喘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有粘液性及浆液性分泌物;c)关节肿胀,跛行,步态僵硬,同时出现身体颤抖,共济失调;d)可视粘膜发绀,2d-3d死亡;e)急性感染病例存活后可留下后遗症,如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等,仔猪和育肥猪可遗留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4.3.2慢性感染慢性感染的病例主要表现以下临床症状:a)消瘦虚弱,被毛粗乱,皮肤发白;b)咳嗽,呈腹式呼吸,生长不良;c)关节肿大;d)严重时皮肤发红,耳朵发绀,少数病猪耳根发凉随即死亡。4.4病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216-2010 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1216 2010 嗜血 杆菌 防治 技术规程
